清华控股的创新原动能
徐井宏出生于1963年,同生于60年代的同龄人一样,被打上了属于这个年代的烙印。他们全程经历了始于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是一批有理想又务实的一代。1980年徐井宏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8年硕士毕业留校。 1999年,徐井宏着手筹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启迪控股前身),从此投身清华产业。2000年,他开始担任该公司总裁,推动清华科技园建设。2012年5月,徐井宏出任清华控股董事长,执掌清华产业,成为了这艘巨型航母的掌舵人。
在这份履历上,徐井宏创造了很多从0到1的突破,其曾担任一把手的启迪控股、紫光股份,早已成为支撑清华产业体系快速增长的核心企业。启迪控股总资产从当初的十多亿元已增长到超千亿元,清华控股旗下公司、紫光股份母公司紫光集团总资产达到1200亿元。 不仅如此,清华产业体系内还拥有大批知名度极高的公司,包括同方股份、诚志股份、同方威视、辰安科技、博奥生物、同方知网、清控人居、慕华教育、清控资管、清控科创等,涵盖创业服务、信息科技、生物医疗、安全、教育、金融、能源、智慧城市、创意文化等众多领域。而清华产业总资产也从徐井宏2012年执掌前的580亿一跃上升到2016年中期的2700亿。不可否认,近年来清华产业的飞速发展都与徐井宏有着密切的关系。 迈入知天命阶段的徐井宏,早已是清华产业的灵魂人物,他指引着这艘日益强大的巨型航母舰队,以追赶风浪的速度,挑战更多不可能。 变革的时代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后,国内掀起了第一次创业小浪潮,时任清华大学共青团委副书记的徐井宏直观地感受到这一切。200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迎来第二次创业高潮。也就是在这时,徐井宏组建清华科技园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当时的北京,海淀房价是4000元/平方米,北京内城四区的房价每平方米也不足五千。全北京写字楼仅100万平方米,谁也没有料想到,在那之后的几年里,写字楼的需求呈直线上升,供不应求。当时,为了尽快将清华科技园建立起来,公司成立不久便募资两亿五千万现金。但面临园区内几百家住户、18个单位7亿元的拆迁费,没钱是徐井宏迎来的首个难题。 今天,在清华科技园依然可以看到四根“大柱子”,这是科技大厦的ABCD座,共计18万8千平米。而在决定盖起这几座大楼前,公司内部进行了多次争论,不断有人认为这些楼不可能被填满。于是内部出现了一种声音,将这18万8千平米拦腰斩断,做9万平米。“做这个项目我们依靠了大量的贷款,要承担高额的财务成本和利息。如果第一年有30%入驻,第二年有超过50%入驻,我们才能活下来。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探讨,我们下定决心,还是按照计划来做。”事实证明,这样的决定是正确的,05年清华科技园建成完毕,06年租率就达到了80%,07年至今,租率一直保持在100%。 无论是世界顶级名校哈佛或剑桥,都是通过基金模式参与产业发展,而清华产业独特产学研模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历史性产物。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没有公司,计划经济下只存在工厂。处在物资紧缺的大环境下,国家开始鼓励科技成果产业化,学校中的一些老师纷纷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注册公司,逐渐,公司开始涌现在校园中。“最热闹的时候,有校级公司,系级公司,教研组公司,最多的时候有200多家,推开教务科第一间就是一家公司。” 市场经济下,校园内的教授组建的公司逐渐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过多的公司与大学培养人才、基础科学研究不相干。清华科技园的建立将这些公司从围墙里移到围墙外。在一定时期,大学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对国家发展有益。于是以清华北大为试点,推动学校和企业分离,组建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独立发展承担有限责任。经过十多年逐步整合、发展和近几年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清华科技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学科技园,在这十几年中,清华产业和校园相关学科的连接推动了大量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转化44项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60余项重大技术突破,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成就。 创新的动能 “停止创新,企业就会衰退和灭亡。”在徐井宏看来,无论是对技术、管理还是发展模式来说,企业需要不断跟随市场的潮流,不断深化变革。创新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企业只有跟随市场的走向,不断变化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近年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创业潮,创业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清华控股已成长为一家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标杆性企业。作为中国历史独特的产物,清华控股搭建了独特的三链融合发展模式。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科学技术的理解部署产业链,在集成电路、环保新能源、互联网综合解决方案、安全技术、大健康和教育领域等做出长远布局。其次,通过产业链完善资本链,最后,通过资本链助力创新链,形成闭环的三链融合是清华产业独特的发展模式。 截至2015年底,清华产业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科研机构9个,依托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6个、教育部研究机构2个;累计转化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44项;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过3万项。
对于大学生创业,徐井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即便今时今日,徐井宏已成为清华产业的领头羊,在他的身上,仍能够依稀看到校园的缩影,仍能感受到校园温润而又朴素的味道。这种创业创新精神,在徐井宏身上颇为明显。88年至90年,徐井宏在清华大学做共青团工作,并一手创办了“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展览竞赛,在之后挑战杯又扩展了创业大赛。2000年组建清华科技园后,他仍持续不断关注支持“挑战杯”的发展。 清华产业根植中国,在美国硅谷、英国、西班牙、韩国、俄罗斯、以色列和中国形成了170多个创新创业网络;旗下拥有85个科技园区、71个孵化器、4个创业街区和9个创业社区;培育数码视讯、中文在线、海兰信等近30家上市公司。 此外,清华产业联合清华大学,汇聚知名高校、企业和政府的优质资源,推出创造性与实践性并重的优质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助推打造全球化的创业教育生态圈,服务全球创业者。“我们的学堂在线,注册人数已经超过400万人。清华大学建校105年,培养的毕业生不到30万人,但是已经有超过600多万人次能够通过学堂在线学习到清华大学等国际顶尖大学的课程。” 产业的方向 2012年5月徐井宏就任董事长时,清华产业仍面临很多困难。其发展模式仍按照传统模式,从研发到产品再推向市场,利用纯工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的发展。上任后,他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金融对产业本身的作用力。产融互动成为清华产业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模式和手段,“没有资本模式的创新,就不会有京东、小米和阿里巴巴。”自上任以来,徐井宏便意识到金融的巨大潜力,“一定要建立清华产业自己的金融平台”。本着“实业为本、金融为用”的原则,清华控股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实现技术资产、知识产权的资本化。围绕“全产业、全周期”,清华控股全面布局全线基金、全牌照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规模逾700亿元。 几年内,清华产业建立母基金和并购/夹层基金,母基金紫荆资本构建赛道里最优秀的GP的投资组合,管理规模超65亿元;并购基金金信资本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主导参与桑德环境、惠生能源等重大并购案例;发起设立力宝资本、清控投资、荷塘探索基金等,建立产业基金、VC基金、夹层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种子基金等,不断完善基金链条;入股诺德基金,成立财务和融资租赁公司,投资中融人寿、重庆国信,布局了公募基金、财务公司、融资租赁、保险、信托、证券等牌照金融业务;成立清控三联,积极发展布局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板块,孵化投资了道口财富、道口贷等一系列企业,覆盖财富管理、P2P、个人征信、投资者教育等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 清华产业资产规模从2012年底580亿发展到今年中期的2700亿,年底将突破3000亿;营业收入从2012年底的414亿发展到2015年底的705亿,预计今年年底将过千亿。 在产业布局上,清华控股将其细分为六大类,包括科技实业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和在线教育。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与人才优势,清华产业发挥成果转化与运营经验,通过带土移植等模式,培育出一批细分行业的科技领头企业。这其中跻身着众多知名企业,包括全球领先的安检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同方威视,国家级应急平台的设计者与构建者辰安科技,国内唯一具备研发和生产12英寸铜CMP整机设备能力的企业华海清科,专业的智能卡芯片设计与方案提供商同方微电子,中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服务最完善的液晶材料金牌企业诚志永华,全球太阳能科技引领者清华阳光以及全球最大的数字图书馆、中文信息提供商同方知网等。 专注于TMT、能源环保和生命健康,清华产业旗下紫光集团并购展讯通信和锐迪科微电子,成为世界第三大手机芯片企业;组建清控核能集团,推进世界首座第四代核能系统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核电站建设;在创意产业上,清华产业还打造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涵盖设计咨询、出版传媒和文化艺术三大领域,整合人居环境产业链六大板块142个专业科研院所成立人居集团;在线教育领域更是打造了学堂在线,现在学堂在线已成为课程规模最大的中文MOOC平台,课程来自哈佛大学、麻省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 清控的思考 在不断前进的征途中,清华控股也在不断思考。自2003年注册成立至今,十三载时光携卷着风雨一同走来。在他人看来已风光无限的清华控股,于徐井宏而言,仍在创业路上。“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创造价值而创业。”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不足200米的街道内四处林立的孵化器和创业咖啡,无一不在诉说着“创火爆”的到来。资本具有趋利性,市场永远会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投机者。今天火爆的,明天就可能成为昨日黄花。“近两年产生的新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远高于过去几十年的总和,投资人也在赶时髦。”不冷静的投资哄炒使得一大批创业公司变得浮躁,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需要练就内功,投资也一样。真正的成功绝对不是投机,随波逐流的事都不可以持续。一时间吸引眼球,长期以往会摔跟头。”徐井宏曾经表示:“了解世界难,但是了解自己更难。要做冷静的创业者。”不断有人向他发问,创业做什么才是好的,他幽默回答:“今天我能告诉你的,都已经过时了。” 今年6月,清华控股发布下一步计划--星聚计划和基石计划。徐井宏阐述,星聚计划主要是把过去所形成的面向创业的整个资源和网络做进一步整合,同时计划与100个左右相关的机构进行密切合作,打造出面向创业真正有支持能力的生态系统。“‘星聚计划’以汇聚更多资源,融合更多的创新服务,营造可持续发展、高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助力新时期的创新创业。” 基石计划主要针对重科技,“重科技是重大的、关键的核心技术。”徐井宏解释,这一计划旨在将这些重科技成果转化。他还设定了转化的目标:“未来计划五年内能够转化不少于50项的科技成果,其中不少于5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打造创新型科技领军企业。” 徐井宏表示:“重科技产业实现从追赶到引领,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需求,也是清华产业一直以来秉承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基石计划,我们最终将打造的重科技产业具有产学研一体化特色,具有全球领先的竞争力。”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