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投资的新蓝海
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消息出台,发展特色小镇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这对于西部产业薄弱地区来说,是否是经济发展的机遇?该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西部特色小镇?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路径?培育工作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培育特色小镇要坚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镇一面和一哄而上;坚持市场主导,政府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防止大包大揽,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坚持深化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创业创新新平台,发展新经济。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称为“特色小镇”呢?《实施方案》提出了5条创建标准: 一、定位明确,特色突出:以产业为基础,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特色突出; 二、以产兴城,以城兴业:围绕打造创新创业载体,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就业岗位和税收有较大增长,主导产业税收占特色小镇税收总量的70%以上; 三、产城融合,功能配套:优化功能布局,集聚大批工商户、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有机结合,实现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 四、规模集聚,品牌示范:主导产业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特色产业和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全省或全国有较大知名度; 五、宜居宜游,生态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旅游特色鲜明,每年接待一定数量游客,达到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其中旅游类小镇达到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标准。 特色小镇首先要有特色产业。如何明确产业定位?《实施方案》提出,尊重经济规律,按照一镇一业、一镇一品要求,因势利导,突出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做大做强特色经济。聚集人才,培育海洋开发、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电子商务、节能环保、金融等新兴产业;挖掘资源禀赋,发展旅游观光、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环保家具等绿色产业;依托原有基础,优化造纸、酿造、纺织等传统产业。 产业有特色,也不能关起门来搞生产,而是要宜居宜游。在功能配置上,《实施方案》提出,特色小镇要高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建设具有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商贸信息、文化展示、旅游信息咨询、产品交易和信息管理等功能的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公共WIFI和数字化管理全覆盖。 一、推荐数量 根据各省(区、市)经济规模、建制镇数量、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工作及省级支持政策情况,确定2016年各省推荐数量(见下表)。
二、市场是投资主体 《实施方案》对特色小镇的投资作了要求。原则上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6亿元。西部经济隆起带的特色小镇和信息技术、金融、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特色小镇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不低于20亿元,每年完成投资不少于4亿元。据了解,如果没有企业参与,每年4亿-5亿元的投资,仅靠乡镇政府是做不到的。 三、验收达标才命名 土地指标紧张,是当前城镇建设的一大制约因素。《实施方案》明确,对创建特色小镇的镇,给予用地支持。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一定比例给予奖励;各地在分配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时要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 但是,这个奖励并不好拿。《实施方案》明确,对连续2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此外,还有财政支持。从2016年起,省级统筹城镇化建设等资金,积极支持特色小镇创建,用于其规划设计、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鼓励省级城镇化投资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加大对特色小镇创建的投入力度,支持其特色产业、人才项目建设等。各地也要出台有针对性的财政支持政策,筹集相应资金予以扶持。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也在某论坛上表示,当今很多特色小镇建设都采取PPP模式。 相关业内人士也持同样看法:在民企投资信心普遍下滑,且民营资本对于PPP模式又多存疑虑的背景 下,特色小镇很可能是突破口和发展方向。而究竟如何让“特色”持续发展并营利是民营资本非常看重的方面。PPP模式下的特色小镇追求的是多赢,政府要真心实意参与其中,从规划、融资、运营等方面保证特色小镇的发展,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是能吸引民间资本的优质项目。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PPP模式成为各方认可的解决特色小镇建设所需资金的多赢路径,并对政府摒弃管理者身份作风提出期待。 浙江100个小镇的5000亿元解决方案 目前小城镇发展方面出现了很多新样板、新特色,其中特色镇的模式是基于本地资源或其他资源,形成符合当地禀赋优势的特色产业,从而吸引人口、企业、资本聚集,逐步发展壮大。随着中国城市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辐射小城镇的能力越来越强,特色镇的发展可谓恰逢其时。 徐林说,“这种市场化机制运营模式中的主体,很多都是采取PPP模式。这样的案例在浙江等地有很多。” 事实上,以PPP为模式的特色小镇建设和经营早已展开。以特色小镇的发展先驱浙江省为例,在2015年就已经制定规划,到2017年总计投入5000亿元培育100个左右特色小镇。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全部由政府投资或民间投资都不现实。 衢州市政府一位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坦言,该市建设特色小镇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缺钱,“有几个项目发展规划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可行性,也有明确的投资主体,但投资主体或是自身资金链紧张,或是对投资前景犹豫不决,不敢贸然投入大量资金,导致项目工程建设停滞不前。” 浙江省政府解决此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用PPP模式引进各方资本。而在一些领域,民间资本已成为特色小镇建设投资的主力。 公开资料显示,仅在2015年10月26日的一次推介会上,浙江省政府就公布了88个重点PPP项目,总投资达2439亿元,拟引入社会资本1227亿元。而那些以PPP模式建成的特色小镇在考核验收后,将获得土地和财政方面的支持。 对于以PPP模式发展特色小镇,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袁家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色小镇建设项目采用PPP模式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