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不出家门圆创业梦
近年来,区残联把发展残疾人文化产业作为残疾人工作重点,依靠政策扶持、个性创意、网络销售、集体创作、文化品牌,帮助残疾人在文化领域实现创业、就业梦。 马永庆2011年突发脑梗致半身不遂,左侧肢体行动受限。生病后他没有自暴自弃,酷爱葫芦的他潜心研究雕刻和葫芦烙画工艺,并获得了不少奖项。在得知马永庆的情况后,区残联积极为他联系参加相关交流学习活动,帮助他在QQ群、微信朋友圈宣传自己的作品。今年年初,区残联帮助马永庆成立“马永庆葫芦雕刻工作室”,帮助他打造品牌,还通过线上、线下帮他打开销路,现在区残联正在积极帮他联系企业注册事宜,为申请残疾人创业补贴创造条件。“如果能够申请成功,我就能获得两万元的创业资金补贴。感谢区残联这几年来为我的葫芦事业做出的帮助和支持,也让我从一个无业人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更让我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马永庆说。如今,马永庆的手工葫芦每个月能卖出10多个,月收入也到了2000多元。马永庆还告诉记者,下一步他想组织更多喜爱葫芦艺术的残疾人加入到他的工作室来,让他们通过学习掌握技能,自力更生,这也是他长久以来的愿望。 在河东区,像马永庆这样爱好文化创意的残疾人有很多,他们都通过区残联的扶持走上文化创业的道路。近年来,区残联鼓励残疾人由个体工作室起步,再将文化作品推向市场,共成立了18个残疾人文化创意工作室。“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文化产业是一项适合残疾人身体特点的产业,也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发展残疾人特色文化产业,可以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自主创业,自力更生。而且河东区有很多文化方面的资源,所以区残联将残疾人文化产业与传统文化资源、地域特色资源以及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探索残疾人广泛参与文化产业的渠道,打造、扶持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工作室,让它们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区残联理事长武伟说。 为实现残疾人创业梦想,区残联加大残疾人自主创业和个体从业帮扶力度,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帮助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区残联通过发放创业补贴,解决残疾人资金难题。肢体残疾人张慧珠专门从事瓢葫产品的研发工作,在区残联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赛宝阁残疾人工艺品商店”,给予其5000元自主创业补贴。如今,她的瓢葫工艺品制作精良,美观,被许多爱好者购买收藏。“我们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对那些失业或者无业内的新创办企业的残疾人给予20000元创业补贴,对新创办个体工商户的残疾人给予5000元创业补贴。今年已经累计为3名残疾人创业者发放了补贴。”武伟说。 区残联积极为残疾人创意产品市场开辟渠道,组织残疾人分别参加天津市残疾人手工艺品展卖市集和河东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展卖活动,并搭建创意作品展卖、网上销售平台为残疾人手工艺品的销售开辟了一条新路。区残联还选送残疾人参加非遗传承培训,不断拓宽残疾人文化创业视野,组织残疾人参加河东区“互联网+玩具思维”讲座,拓宽残疾人创意创业思维。推荐、选送残疾人参加文化部2016年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学习传统棉纺织技艺、旗袍、鲁锦、泥塑、杨柳青年画等技艺,促进残疾人参与更多非遗传承项目,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扩宽营销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线外三步走模式:线上探索‘互联网+’的营销渠道,依托现有知名网站进行网络销售;线下开设艺术产品实体工作室,将艺术成果直观、全面的展示给消费者;线外就是与旅游公司、爱心企业挂钩,以定制方式将产品作为地方特产或企业礼品推销出去,真正打通残疾人的创业之路,让残疾人的创业梦再无后顾之忧。”武伟说。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