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东欧 当今正逢时
中东欧地处欧洲中心,涵盖17个国家、面积超过130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22亿。中东欧地区本身就是一个规模庞大而多元的市场。中东欧地区的主要城市可以驱车前往,同时也有直飞中国的商业航班。 中东欧地区的欧盟成员国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拉托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克罗地亚。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成为欧盟成员国具有多重优势。
中东欧合作新起点 近来,中国外交的“欧洲季”高潮迭起。继国家主席习近平访英,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相继访华之后,中欧关系又上演一出“大戏”——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苏州举行。 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以来,中国-中东欧合作突飞猛进,引起海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 中国与中东欧16国经贸投资合作硕果累累。2014年,双方贸易额突破600亿美元大关。塞尔维亚、马其顿、黑山等国的高速公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黑火电站……一大批基建和能源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一批合作项目正在积极探讨中,比如连接布达佩斯和贝尔格莱德的匈塞铁路和中欧陆海快线等。在16国处处“开花”的孔子学院和旅游年等人文交流项目让彼此的感情日益加深。 “3年来,‘16+1合作’好比一列高速列车,从华沙到布加勒斯特,从贝尔格莱德到苏州,不断加速。这列‘动车组’能够走到今天,关键在于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源源不断的动力将使我们的合作行稳致远。”李克强总理在会晤中说。 中国是“16+1合作”的倡导国,此次苏州会晤是“16+1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国首次作为东道主举办该会议。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认为,此次会晤有几个“首次”值得关注:这是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首都之外的城市举办;来自希腊、奥地利、欧盟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代表作为观察员首次与会;会议首次发表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 首份《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描绘了未来5年合作发展蓝图,与正在制定中的中国“十三五”规划相契合,有助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分享彼此发展机遇。 “中国与中东欧16国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十七孔桥,‘16+1合作’平台亦从初期的探索阶段,进入承前启后的新时期。” 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开工、中国和罗马尼亚两国达成核电站项目框架协议、中国在波兰承建的城市防洪项目即将竣工……随着众多“旗舰”项目渐次展开,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迎来早期收获期,“16+1”合作之花开始绽放。 税务环境有利,劳动力成本低并且投资激励机制多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而言,强烈的政治意愿和较强的互补性给双方经贸合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着眼于此,中方就未来合作提出具体建议,包括落实合作路线图、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深化基建和产能合作等。 此外,中国优势产能、中东欧国家发展需求与西欧发达国家关键技术三者相结合,有助于中东欧国家以较低成本加快发展、扩大就业,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也会促进欧洲平衡发展、加快一体化进程。 中国驻波兰大使馆商务参赞刘丽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一带一路”和“16+1”框架下,中波两国在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进展顺利,中国投资已涉足能源、医药、通讯等领域。她说:“波方推出‘向东看’、‘走向中国’等战略,并作为创始成员加入亚投行,波兰朋友评价‘中波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部长彼得·西亚尔托表示,农业和食品工业对匈牙利对外贸易很重要,匈牙利是拥有向中国出口农产品许可证数量最多的中东欧国家,匈牙利将继续扩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从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到区域互联互通,从单一贸易往来到市场要素融合,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拾级而上,给中欧关系送去暖风。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东欧制定了有利的税制和各种不同的投资奖励机制,也使得该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稳步上升。 许多中东欧国家大幅削减税率以吸引外国投资。企业所得税的大幅削减也是以生产、服务为主的商业活动转向中东欧的主要驱动因素。这种趋势仍会延续,并长期吸引外资来此发展。 相比西欧,中东欧在劳动力监管与成本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一提的是,中东欧提供的不仅是低成本的同时也是高素质的劳动力。许多外国企业已成功将共享服务中心、客户和呼叫中心、软件与信息技术中心建在或者迁移至中东欧。同时,该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研发中心。 此外,外国投资者还能申请中东欧国家的各种投资激励机制。中东欧各国投资激励机制概览。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投资中东欧非欧盟国家也意味着没有欧盟相关监管的限制,并且在基础设施等项目上可以和当地政府展开直接商谈。 目前中东欧国家中只有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使用欧元,其他中东欧欧盟成员国仍然使用本国货币。 中东欧吸引投资的优势 地处东、西方之间,地理区位优越 中东欧地理位置靠近西欧市场也是吸引外资的一大原因。中东欧不仅地理区位优越,而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 - 完善的连接全欧交通网络; - 各国国内铁路、公路网络完备; - 国际机场规模扩大,服务优化; - 高质交通网络连通俄罗斯、独联体各国、土耳其、中东国家与西欧各经济体。 服务领域发展迅速,经济潜力巨大 全球金融危机前,中东欧经历了数年的重要经济转型。中东欧地区实现了动态发展,服务领域发展迅 速,对GDP贡献率超过工业与农业。截至2015年,中东欧经济已从2009年的衰退中全面复苏,并有望在2016至17年间加速发展。 当前,中国正在谋求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型,在对外工程承包、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皆与中东欧之间存在经济互补。中国企业加强在中东欧地区的投资,不仅有利于拓宽中国的海外市场,也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和价值链提升。 近年来,来自中国的投资总量正在不断上升,这一系列的投资合作促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为波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希望来自中国的投资能把创新技术带到中东欧,也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中国拓展中东欧,影响力与日俱增近些年来,当所有人都关注普京在东欧的动作时,中国已日益渗透进这片地区。中国在中亚的经济优势众所周知,而其对高加索地区和中欧、东欧的影响力正不断上升,却鲜为人知。 北京承诺大笔投资和援助,与从格鲁吉亚共和国、罗马尼亚到白俄罗斯的地区各国签署重大合作协议。中国的投资受到热烈欢迎。此前,中东欧国家高度依赖西欧和美国的投资与政治支持。与西欧伙伴相比,北京出手大方。 除了经济因素,地区国家愿与中国这样的域外强国发展密切关系,还有政治和安全的考虑。比如寻求加入欧盟的国家如格鲁吉亚,担心最终会被拒绝。相比之下,中国令其感到自己有用,能成为新丝路的一个枢纽。 此外,中东欧一些国家虽加入欧盟,但总觉得布鲁塞尔将其视为小伙伴、不够尊重。这种被边缘化的感受,与北京表现出的殷切兴趣形成鲜明反差。2012年中方设立专门面向中东欧的秘书处,此后每年与中东欧新伙伴举行峰会。随着投资大增,中国的影响力日渐增强。 自2012年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快速发展,机制日益完善,成效日益彰显。 中东欧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板块,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巨大,与浙江经济发展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数据显示,当前,我省已与中东欧16个国家的40多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2015年,我省与中东欧各国贸易额达78亿美元,双向投资额超10亿美元;截至去年底,已有129家浙江企业在中东欧地区投资兴业,投资总额达6.4亿美元。 北京有多重目标。一是将新丝路经济带向欧洲延伸,促进对欧出口。再就是通过欧盟的“后门”获得西欧的技术和研发。中国还对地区的能源及农业资源感兴趣。此外,中美经济关系缠绕令北京感到不安全,因而加强与欧洲的经贸关系,以防范对华盛顿过度依赖的风险。 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中东欧的人力成本较低,经济也正在逐步提升,是一片投资贸易的热土。中国和中东欧都是正在快速成长的经济体,双边合作存在着巨大的互补优势,中国的投资兴业将会为中东欧国家带来就业、商贸等新机遇。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