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新区实现制度创新 全国首推“创新创业通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天津高新区的企业达到1.2万家,其中大部分都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融资难、知识产权保护难、人才招聘难、市场开拓难、政策兑现难,是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高新区于2015推出创通票,这是一种针对特定科技服务的定额有价电子编码,依靠互联网管理系统实现流转与兑现。在这个系统上,企业提出申请后,系统会配发相应的创通票,企业拿创通票去选择服务机构,服务机构按照标准提供服务,机构完成服务后,企业进行系统确认并对服务质量做出评价,随后机构提交创通票兑现申请,系统依据网站公布的数据自动对服务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验证。通过系统验证后,政府合作银行将兑现资金拨付给服务机构。 目前,创通票提供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分析测试服务包和新三板挂牌服务包,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阶段,真正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这些服务高新区以前也有相关政策,但采用的是后补贴模式,企业必须先垫付资金,而且还要面临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有了创通票就不一样了,企业不用投入一分钱,都是政府买单,这对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高新区企业全民互联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智勇说。 解决信息不对称近2000家企业申请创通票 一些受访企业表示,创通票解决了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位于科技金融大厦的博士能(天津)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时间不久,办理商标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各种手续时,就面临选择中介机构的困扰。所以,创通票一推出,博士能公司就申请了高企服务包。公司工作人员说,“在创通票的平台上,我们可以直接选择第三方机构,再也不用到处跑了,在这个平台上选择的机构也比较放心。” 泰森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解润海2013年创业,企业的“杀手锏”产品五轴数控机床,是天津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系统。为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解润海正在寻求新三板上市融资。要上市就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这就需要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提供支持服务。但是对于技术出身的解润海来说,选择谁服务、怎么选,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解润海说,“每一家机构的背景、收费、服务是不是适合我们,很难辨别,或者我们要辨别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创通票一推出,解润海就提交了申请书,他看中的正是创通票提供的服务包模式。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聂伟迅说,“创通票就是借着互联网大势,通过制度设计,把政府的资源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地配置给最需要的人。” 据统计,创通票推出半年即发放高企创通票550张,成功认定198家,相当于2014年的3倍;发放新三板创通票45张,成功挂牌16家;向1200家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创通票,新增专利8000件。2016年“创通票”需求持续升温,截至5月底,共发放创通票1548张,其中高企创通票338张,新三板创通票50张,知识产权创通票1160张。推动企业创新工作再上新水平,高企认定储备企业超过300家,新增1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新增专利申请近5000件。 集聚第三方机构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 在创通票这种模式里,不仅申请服务包的企业受益,也促进了优质第三方机构在高新区的集聚和活跃。 天津市天元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一家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科技服务的创新公共平台。创通票推出以来,作为第三方服务机构,他们已经或正在为400多家高新区内的企业提供高企认定服务,而2014年全年天元生产力为全市提供高企认定服务的企业只有70家左右。 天元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许长泽说,“创通票的推出,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业务的增长,而且服务费用也有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多家第三方机构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也促使我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 目前,高新区集聚了像天元生产力这样参与提供创通票相关服务的机构100多家,除了天津高新区内的机构,还吸引了来自天津、北京、上海、山东等全国各地的机构,形成了专业化运营、透明化竞争、生态化集聚的良好局面。 “高新区中小企业众多,有着广阔的市场,所以,在创通票制度下,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集聚到这个平台上,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正在不断完善。这就好像在一座森林里,灌木有了,小溪、小草、蚯蚓、蝴蝶都有了,就等着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了”,这是高新区的领导对创新创业生态的描述。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将继续完善“创通票”系统,开发新的服务包,覆盖创新创业全流程。设置开放性的接入端口,力争使其成为面向全国的共享平台,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形成“创通票”创新模式,并推广至全国。(原标题:天津高新区实现制度创新全国首推“创新创业通票”)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