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胡冬:为创新创业装上“加速器”
运行1年半来,腾讯上海众创空间的办公楼里几乎天天灯火通明,每一个“格子间”里都是一个处在“进行时”的创业团队。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年代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了创新创业的大潮。
2006年,在一家民营企业总部工作的胡冬下决心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如今,他已经身兼“爱迪实验室”创始人、“启创中国”发起人,腾讯众创空间(上海)运营方负责人“三重”身份。10年间,胡冬完成了从一个创业者到“创业导师”的身份转换。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创业项目找到他,希望他为项目“把脉”。
图片说明:“爱迪实验室”创始人、“启创中国”发起人,腾讯众创空间(上海)运营方负责人胡冬 图片说明:“爱迪实验室”创始人、“启创中国”发起人,腾讯众创空间(上海)运营方负责人胡冬 失败并不可耻创业就是要一次次“试错”
2006年,初出茅庐的胡冬曾参与创办了一个互联网教育平台,在这次不算成功的创业经历中,胡冬几乎踩遍了创业所有的“坑”。2011年,胡冬创办了“启创中国”这个公益组织。他想把自己踩过的“坑”总结成经验,帮助更多后来的创业者。
“Fail Fast, Fail Often”是硅谷的创业准则,意思是快速尝试、迅速失败、失败后及时舍弃。胡冬也透露出这样的理念:“我不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失败是节省资源,否则大量重复建设的项目你都不让它失败,那不是浪费资源了”。
“创业周末”、“迷你创业八”……从那时起,“启创中国”定期举办大大小小的创业活动。在这个平台上,任何一位创业者都能天马行空地讲述自己的创意,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和创业想法。而听众大多是投资人、市场分析师、研发团队、产品经理……他们会对创业者的创意进行投票,模拟市场给予反馈,并共同商讨项目的商业模式。通过这样类型的活动,创业者们利用周末时间开发产品Demo(小样),迅速获得市场反馈,以便加速、调整甚至关闭创业项目。
2014年,曾有一个想做“智能搓背仪”的创业者找到胡冬,但他参加了3次创业路演活动都没有得到大家认可。这位创业者还去卫浴市场做了一名销售。在胡冬的建议下,创业者在认真市场调研后,又带着“恒温智能花洒”重返创业大军。这一次,项目在路演现场直接拿到了投资。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尽管这个点子被资本市场接受了,但在研发过程中又遇到技术瓶颈。经历了再次转型之后,新的“智能毛巾架”项目将在今年8月份上市……
从“搓背仪”到“毛巾架”,“启创中国”培育出的不少创业项目都是在一次次“试错”中摸索正确的方向。胡冬认为,“启创中国”的模式虽然不能保证每个创客都能成为成功的创始人,但尽可能最大程度降低创业者的机会成本。“我帮助了一两千个白领不用辞职就能尝试创业……我觉得这个是重要的,否则很多人不敢创业。”胡冬说。
坚决不挣房租为创业项目装上“加速器”
除了运营“启创中国”,胡冬现在还是腾讯众创空间上海创业基地的负责人。他创始的“爱迪实验室”(AidLab)也是腾讯众创空间在上海的合作方。自2015年3月,国务院明文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政策出台后,众创空间在国内遍地开花。各地政府部门也推出了大量的场地、资金等扶持政策。然而,在胡冬看来,由政府“埋单”的众创空间充其量只是输血,而非造血。“真正好的创业生态圈应该要形成造血机制。什么叫造血呢?给他市场,给他用户……”胡冬这样说。
在腾讯众创空间,胡冬搭建的正是这样一个的生态圈。对互联网产品而言,最重要并非办公场所,而是流量、用户和数据。而腾讯的微信、QQ和应用宝等产品每天都在产生数以亿计的流量,这对创业公司而言无疑是一个金矿。在腾讯众创空间,创业者不仅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办公场地、税收优惠和人才扶持政策,部分互联网产品还可以直接导入腾讯的流量。2014年,登陆腾讯应用宝的游戏《天天来战》首发日收入就突破了一百万元。
在让产品接入流量的同时,腾讯还会向创业者分享产品开发经验,优秀的创业项目将获得进一步的融资。在运行不到1年半的时间里,众创空间已经培育了大量成功的创业团队。仅2015年,就有56个创业项目获得了总共1.6亿元的融资额。
“我们是加速器,不是孵化器。”胡冬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这个概念。全球最大的创业公益基金会考夫曼研究认为,孵化器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们更看重房地产,即使项目过了孵化期也不会被赶出去,只要给租金就行了。但对于腾讯众创空间里的创业项目来说,不论是否得到进一步融资,所有的项目在6到12个月之后必须离开。对此,胡冬这样解释:“这半年,你行,你就出去了,拿到下一轮融资了。你失败,你也出去了。做错不要紧,再寻找好的项目,先回去上班吧!”
不满足现状要构建0到1的创新生态
“我2011年在做众创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几年以后,总理会重视这个行业。”谈起近几年来掀起的创新创业潮,胡冬不乏感概。现在,他每天从早上八九点一直要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手头的创业项目。除了对创业者进行培训和辅导,他还要到江浙、深圳等地寻找技术和产业上的支持,帮助创业项目突破研发和产业链上的瓶颈。
谈起未来,胡冬认为,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完善上海0到1的创业生态。他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人们很不关注0到1,更关注的是100到1000,直到这两年说上海要做科创中心的时候,才真正倾斜更多资源给0到1。”
目前,上海乃至中国现阶段的创新,大多是1到N的创新,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复制并优化别人的经验。而0到1的过程是从无到有,发明新产品或新模式的过程。胡冬认为,1到N是中国现阶段主要的创业模式,有它的商业价值。但在互联网时代,没有0到1就没有核心技术,无法形成技术壁垒,企业就很难走得更远。
150年前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高盛、摩根帮助了很多当时的小公司完成了融资,这些公司就是IBM、通用电气的前身。“启创中国”也好,“爱迪实验室”也好,胡冬说,他做众创,更多的是希望帮中国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抓住机会,在今后的100年里,中国的企业能够像100多年前工业革命时诞生那些伟大企业一样,成为全球性的创新企业。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