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以开放与合作迎接创新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成都,正以其独有的智慧和方式,将一座城市的创新创业注入到全球化发展的脉络之中。
随着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召开,在这个全球创新创业首个全要素交易平台的旗帜下:短短3天的会议中,全球5大洲、36个国家的3位诺奖代表、10名两院院士,20多位国内外高校校长、30余位世界创新创业热点城市市长,300位为世界商界精英、创投机构、孵化载体创始人,及7万人次现场观众聚集于此,共同分享“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主题。
作为一个日益崛起和越来越国际化的大都市,成都一直在全球化时代,寻找着自己的定位——面对世界城市转型发展这一普遍趋势,成都顺应创新全球化的潮流,正把创新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创新活动的全球化、创业活动的全球化和创新服务的全球化作为发展战略,努力不断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和创造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带给全球创客从“千里马”成为“独角兽”的机会
作为我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以创新创业的名义吸引世界目光,源自于开放、坚定的创新创业实践。
过去一年多时间,成都创新创业有多“热”?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本月首次发布、旨在反映社会创新创业情况的综合指标体系——“双创”指数显示,以2014年9月为基准,当时成都的双创指数为100分;到2015年底,成都市“双创”指数平均为191分;到2016年5月为279分,21个月增至基数2.8倍。
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创新创业(成都)基地负责人王亚松说,作为其中5项一级指标之一的“关注指标”更是增长惊人:到2015年底成都创新的关注量是2014年底的320倍,到今年5月该关注量达到488倍。而从城市间的横向比较来看,成都目前的双创关注热度为18.64%,远远高于杭州的15.99%和武汉的10.55%,反映成都双创舆论氛围最浓、社会关注最热、市民认知最高。
2015年2月,成都启动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出台了覆盖“双创”全链条7大类46条政策,举办了“创业天府·菁蓉汇”品牌系列活动,城市创新创业日趋活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快速形成,“创业之城、圆梦之都,成都创业、创业都成”的城市品牌日益响亮。
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成都按照“1234”的思路扎实推进双创工作。
“1”是以“创业天府”行动计划为主线。去年,成都市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全市技术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42.5%,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六;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4.9万户,其中包括1.1万户科技型企业;新增注册资本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103%;新增企业数和注册资本数均位居中西部首位。
“2”是搭建菁蓉汇、创交会两大平台,更好地把“有钱人的口袋”和“有想法的脑袋”结合起来,去年共举办菁蓉汇系列活动超过160场,吸引了40多万创客参与,获得意向投资超100亿元。
“3”是打造了双创引领区、双创集聚区、双创特色区三类载体。在此方面,成都加速打造菁蓉国际广场(中韩创新创业园)、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小镇3个双创引领区。同时,围绕市内重点高校打造了若干个以环高校知识经济圈为主体的双创集聚区,各区(市)县立足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双创特色区,初步形成“3+m+n”的双创空间格局。
“4”是明确了激活资源、集聚要素、强化保障、营造环境四项主要任务,制定了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新十条”“人才新政十条”在内的7大类48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科技成果“早确权、早分割、共享制”管理新模式,明确职务发明收益70%归发明人所有;设立20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单笔最高综合资助可达1亿元,通过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把成都建设成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在创新全球化的背景下,成都正想方设法融入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网络,促进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流动。今年发布的成都“新十条”中,成都设立了20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并首次明确了人才联合引进、人才创新创业的配套扶持服务政策,其中提出将探索建立“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联合引才机制,建立中国(成都)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构建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人才创业投资基金等。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