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青年在武汉开创事业新征程
在武汉开创事业新征程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人之所以能变弱小为强大、变落后为先进,创造出博大精深、风格独具的楚文化,“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精神,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如今在武汉,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青年们,选择在这个城市艰苦奋斗、开创事业。 他们中,有的为了打造出最好的武汉城市礼品而走遍世界各地博物馆;有的曾经是专业运动员,而后在武汉开展事业;还有的,把台湾的中小学科学课程带来武汉发展。
今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台湾青年在武汉”系列专版推出第四期,分享台湾青年林珈妃、陈钰树和王祥宇的故事。希望通过上述3位台湾青年代表的创业故事,启发更多的台湾青年投身武汉这片创业热土,成就人生梦想,共同复兴大武汉。
武汉金汉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珈妃:
做“接地气”的武汉城市礼品
明代画家仇英所作的一幅《江汉揽胜图》现藏于武汉博物馆,画面中,两江三镇的美景尽收眼底,黄鹤楼、晴川阁交相辉映,江上帆船点点,美不胜收。
如今在武汉,台湾人林珈妃和她的团队一起,以《江汉揽胜图》为蓝本,设计了雨伞、鼠标垫、文件夹等物件,这些产品将于不久后推出,作为代表城市的“武汉礼物”。
来到了一个“心中向往”的城市
台湾一直是文创产业的排头兵,诚品书店、云门舞集、阿之宝疯茶馆……这些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创品牌。去年7月,在武汉市相关政府部门的邀请下,林珈妃第一次来到武汉,考察武汉的文创产业。
林珈妃笑言,武汉给自己的初印象,是“怎么会有比台湾还热的地方”,在江城夏天湿漉漉的空气中,第一次登上长江大桥,她觉得自己心里收获了满满的感动,而这种情绪,“在台湾是不可能有的。”
“武汉是以前在课本、在古诗词里念到的城市,是心中的向往,都不敢想象有一天我真的来到了这里。”林珈妃说,武汉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的东西有很多。去年10月31日,她来到武汉,开始了武汉金汉礼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筹备工作。
刚来武汉时,口味清淡的林珈妃吃不惯武汉的饭菜,“一下子瘦了十斤,”如今,她说,自己也有了不少心仪的饭馆,还有其偏爱“鸡汤”和“锅盔”两道菜,她笑言,“以前没吃过锅盔,吃过之后就觉得放不下了。”
不仅在文创设计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林珈妃还是一位花道研究者。
17岁时,林珈妃曾从台湾去日本学习插花,曾在台湾花艺杂志做过编辑,还曾获得美国芝加哥花艺设计学校的教授文凭,“花道是一种文化,是生活里的美学,如果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注入一些美学的元素,生活的点滴就会被提升。”
秉承着这种对文化和美的追求,林珈妃开始了在武汉的事业。今年2月,公司正式开展业务,目前,主要涉及乡镇特色产品包装、城市礼品原创设计和红色礼物三部分。
从武汉博物馆获得设计灵感
刚开始来武汉时,公司也遭遇过不少“挫折”。林珈妃说,以前在台湾的一些色彩搭配经验,在武汉可能不太适用,她和团队成员必须不断调整,找到礼品设计和城市性格之间的平衡点。
最开始,究竟选择哪些元素代表武汉,她和团队设计师们很费了些功夫。刚来武汉时,她就做起功课来——先去了一趟武汉市博物馆,跟博物馆的相关领导和专家交流后,大家一同选择了“元青花”和《江汉揽胜图》两个元素。
林珈妃说,自己曾专门去日本、欧洲考察,希望把一些先进的经验带到武汉。在她办公室一条靠墙的长桌上,摆满了她从世界各地挑选回来的文创商品。“女儿打电话说在旅游,我都会说,快去给我买当地的文创回来。”
今年4月,首届“武汉印象”城市礼品创意设计大赛举办,林珈妃的公司是承办方,目前,已经有800多件创意被提交。这其中,有用武汉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图案做的茶杯,还有《江汉揽胜图》图案的鼠标垫、文件夹。从样品来看,这些城市礼品都很“接地气”,她说,“希望外地人来武汉,能够把武汉地标性的东西带走,把武汉的文化带回去。”
今年夏天,公司在武昌红巷的红色礼物礼品店正式开张,售卖一些与武汉红色文化相关的礼品,如搪瓷杯等,目前反响还不错。
来武汉一年的时间,林珈妃回台湾的次数不多,每一次回去,也是联络设计师,希望能够给武汉的城市礼品带来更多的新鲜创意。如今,她还把妹妹也请过来帮忙,“在这里想做的事情太多,忙不过来了。”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