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毒药 这三类极端的投资人要敬而远之
大多数风投市场信奉着一句话,“投资不仅仅是写下一张支票那么简单。”不过这时常会带来一些不切实际而又危险的预期。 “我应该如何帮忙呢?” 这种问题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常见程度,堪比平时所看到的拉链毛线背心。打个比方,假如你和VC在开会,整场会议下来你要是没听到这个问题,就说明会议某个环节可能出现了大问题。 每一个投资者都希望自己能对初创公司生态系统的发展有所帮助,特别是对于他们自己的投资公司。投资人要做的事很简单,只要他们能为公司最后的成功带来一些些积极的影响,那么他们的努力也必将获得丰厚的回报。 绝大多数投资者着实为这样的赌注,甚至这整一个行业投注了大量的热情。他们确实是想竭尽所能给予帮助。 不过他们这么做的动机不止于此,对于风投市场来说,其意义很大程度上就是为公司提供帮助,释放其巨大潜力。风投最终目标,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获得最好的交易实现利润最大化。 由于所有风投市场投资的现金资本都是相同的法定货币,所以他们需要找到能让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 问题来了:在筹资过程中,大多数投资者都会给你一种错觉,让你觉得他们会为公司之后几年的利益而勤勤恳恳,不厌其烦地工作着。不过所有这些一般都不是真的,也不应该是真的。 投资者对公司最大的帮助,就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决定是否退居二线,让公司执行人员放手去干。但是因为投资人袖手旁观的消息可能传递出消极的市场信息,同时对于首次创业的菜鸟来说,很难判断投资人的参与是否对公司真正有利,或者说投资人应如何实际参与公司运营。 我常常会听到创业者们对他们所谓经验老道的投资人满腹牢骚。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是实际投资效益没有达到CEO对于投资人的预期。同样的,当风投市场的投资涵盖公司一系列经营业务领域时,他们往往也会设置很高的期望。 不过,通常还是CEO根据自身需求,去决定投资人的参与程度,但我发现大多数失败案例的发生,往往和一些风投领域较为极端的投资人有关: 独立分析师类 风投领域的一端是纯粹的专业投资者,他们专注于实现有限合伙人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些投资人可能操作经验不足,但是他们不受外物干扰,一心一意,高度集中于数字。 这些投资人需要做的只是为自己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公司,并不是帮助他们一手建立,他们普遍认为,投资者对企业成功的影响微乎其微(在这方面,他们不算错)。他们会对公司人脉、信誉、业绩记录进行综合考量,然后再毛遂自荐自己的投资意图,而后进行投资。 一般在董事会上,他们的意见归根结底为“利润收入太低,运营费用太高,想办法解决它。” 对于确定既定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的后阶段公司来说,分析投资者更为常见,且大有裨益。但不计其数的投资者都选择做早期交易,导致分析师思想上无法完美解读,创企是否还能找到合适的产品市场,其中充斥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将投资者与经营业务分离,允许投资单独发挥效益。一个只参与早期交易的分析投资者,并不是公司的成功的秘诀。 分析投资者另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只有当企业家与他们的利益发生不可避免的分歧时,他们才会现身。 大多数投资者的效益模型基本是依赖于几家公司从而得到十几倍的收益,对于其他任何事物毫不关心。同样的,他们只希望获得最大程度的回报。在那些情况下,分析投资者不可能撤回具有经济收益的资金,当然也不会为企业家提供最好的帮助。 我有个朋友的一个董事会成员就破坏了一项收购协议,因为他只关注利益,经营不善则将会带着几百万离开。所以之后导致公司运营资金短缺,投资者希望他们有足够资金进行周转或直接宣告破产。于是,那家公司在几个月之后不得不进行清算。 代理运营商类 在风投领域的另一端,一些投资者却扮起了兼职人员的角色。要知道这些合作伙伴通常以前做过运营商,能够对企业的日常执行业务有所帮助。 这些投资者拥有强烈的愿景,一个综合许多投资组合的世界,他们希望看到梦想世界成为现实。对他们来说,每一个公司对于创造未来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未来里,人人肥马轻裘,富甲一方。 虽然这对于早期公司来说,听起来那么的不切实际,困难重重,不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就实现了呢。 不过问题是:1。他们对未来的愿景可能并不正确;2。他们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模式可能与你的期望有所出入。 代理运营商会尝试着领导CEO朝着投资人的预期模式进发,固定产业规模,而没有让公司回归到CEO原本所希望的轨道上来。短期差异可能微不足道,看不出端倪,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企业家可能会面临重大问题。 初创公司基本不需要投资者参与董事会决策,从而经营公司,但不幸的是,这样的情况太普遍。 中立派——忠实怀疑论者 了不起的投资者往往处于风投领域两端的中心: 他们会真正地、深入地努力了解你所希望创建的公司。然而,他们知道他们永远也不能完全理解运行机构的动态操作,他们只是对你建立的公司充满着热枕与激情。 他们的相关经验充足,且高瞻远瞩,能帮助你认清自我局限,抓住每一个商机。 他们会在真正做出决策之前,给予意见;一旦决策制定完毕,他们会尽全力给予你最好的支持。 这里有真实发生过的例子:在我获得A轮融资之后大概6个月,我走到我的投资人身边,说我想雇佣一个首席运营官。 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运营商来帮助我们公司在下一个阶段实现规模化经济。现在回想起来,这无疑是个错误的决定:我们公司那时还太小,设立这样的职位只会让我们公司变得头重脚轻。 其中一个投资者听从了我的判断,并没有提出许多问题。 不过另一个投资人却给了我当头一棒,他一度声称这样做可能会毁了公司前途。 但是,有一个投资人令我印象深刻:在深入剖析我的决策意图之后,她表示我其实是想找一个得力的初级产品经理,而不是一个公司管理层成员。当时我还是坚持我的论断。她又表示我正在犯错,但无论如何她还是会支持我的决定。在我们招聘了首席运营官雇之后,才发现原来她是完全正确的。 几个月后,招聘COO并没有取得我所期盼的积极效果。我再次走到她面前,向她询问建议。这次我没有用命令式的语气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也没有撤销之前她所反对的决策,她只是在此基础上建议我该如何优化现状,尽可能地实现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代理运营商会试图大幅度削弱整个组织结构图。分析投资人也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是袖手旁观。 只有在这情况下,才能充分体现优秀,忠实和敢于持怀疑态度的投资者的真正价值。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一个风投公司会说,“我们发现家不错的公司,给他们写张支票,然后让他们自己运行自己的业务,坐等分红”。不过我更希望他们会这么做,因为这可能才更接近市场运营真理,也正满足一些公司需要。 开完支票后,当企业家发现期望和日常现实不一致是,问题油然而生。因为几乎所有的投资市场会附加价值,所以很难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当筹集资金时,意味着企业家对自己公司所需要的附加条件以及参与程度要特别清楚。公司所需的可能是投资者提供较少的帮助,但公司所做的也许比大多数风投公司还多。
给投资人设立明确的期望,才能在实际意义上,真正意义上带来最大的帮助。 |
相关阅读:他靠小聪明“耍”来多家投资方 遭遇投诉、退款风波 却用一年逆袭成行业领头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