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立足于内需是成功转型关键
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城镇化、技术创新及人力资本积累来保证增长的可持续性,既符合自身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一直增长很快,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6至2010年,中国经济增量占全球经济增量比重位居世界第一,过去两年,中国经济增量更是贡献了世界经济增量的50%和30%,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稳定和缓冲作用。 同时,中国贸易顺差也在减少,2009年比2008年降低了33.6%,2010年又降低了6.6%,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贸易逆差。这说明中国近两年经济增长主要是靠内部需求拉动。但是,这带有危机应对策略的因素,并不是今后的常态。 近几年,国内外不同人从地缘政治和民族主义等各个角度,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有很多评论。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角度,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 转型特征 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而立足于内需是成功转型的关键。中国早在1998年就提出要把经济增长驱动转到国内需求上来。 中国国土辽阔、经济规模大,必然要将经济增长立足于国内需求,如果主要依赖外需出口,也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会进一步提高运输成本。中国是一个大国,有广阔的市场,国内需求潜力大,这一经济结构的转变是必然的,符合中国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中国经济将呈现以下特点: ——要有足够的贸易规模。 中国人均资源不足,快速经济增长、转型及拉动内需都需要创新,对大宗商品以及先进技术设备的需求巨大。因此,要有足够的贸易规模,才能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弥补比较劣势。 ——投资将在国内需求中保持较大比例。 由于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目前劳动力虽然充裕,但随着老龄化迅速到来,劳动力将逐渐趋于短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应在国内需求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以积累足够的财富,避免出现未富先老的局面。 ——国内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动员内需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道路的选择不会动摇。 改革初期,国内经济体制不够健全,通过对外开放,在传统体制之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体制,这也是导致后来中国强劲出口的重要原因。今后要动员内需,就需要将市场经济更多引向经济生活各个方面。 ——必须较快地实现经济转型,在这方面,改革和正确的政策引导亦是至关重要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