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主动型股票基金具有共性吗
十年前我们曾试图找出美国优异基金所具有的共性,在中国市场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过往5年的历史业绩,看看那些表现优异的基金是否存在着某些共性。我们将具有5年历史数据的171只主动型股票基金分为三个组别,表现最佳的10只基金、业绩最差的10只基金和其余的151只基金. 最佳的10只基金不仅在过去5年的超级熊市中提供了正收益,而且波动性也更低,可谓是卓尔不群。而最差的10只基金在巨额亏损的同时,波动性也更高,风险更大。这一点与常规的投资理论与国际基金业的规律大相径庭:通常风险越大,风险补偿也越高,收益率也应越好。 就资产的板块配置而言,无论最佳还是最差的10只基金,它们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的投资敞口都会远远高于其他基金。尤其是最差的10只基金,它们在创业板和中小板股票上的投资比重比其他基金分别高出75%和44%。因此,最佳与最差的基金似乎都试图在通过增加中小板和创业板股票上的投资来博取超额收益,只不过选股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它们最后南辕北辙,将其置放到了正态分布曲线上的两个相反的尾端。正可谓“成也中小板和创业板,败也中小板和创业板”。 在行业配置上,这三组基金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基金业投资的三大行业支柱分别是金融与房地产、消费品和医疗保健。而表现最差的10只基金恰恰在这三大核心行业中投资比重过低,代之以在基础材料股票上的超重仓。但是否注重这三大核心行业就注定成功呢?答案同样是否定的。虽然业绩最优的10只基金在这三大支柱行业中的投资都低于其他基金,不过它们的收益率却是最高的。可见,重仓这三大行业不一定能行,但没有重仓这三大行业却万万不行,关键还在于如何在这些行业中选择出优秀的股票。 但这些统计性规律和结论显然在中国并不适用,因为优秀与不佳基金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极大差异。中国的优秀基金确实是集中持股,而且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的投资敞口较大,但它们在其他方面与大多数基金并无二致,所以它们主要是赢在选股。但业绩不佳的基金却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众不同:成倍的高换手率;频繁的基金经理调整;在轻金融、轻消费、轻医药的同时,重材料和重制造类股。因此,虽然它们也注重中小板和创业板,但还是输在了行业配置上。诚然,这只是根据2012年底时的资料得出的初步判断,更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还有赖于今后根据历年数据所进行的进一步分析。 以上分析有助于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中国股票基金业绩分化的主要原因除了基金经理们的择时快慢,还有其投资理念与运作方式,包括他们在板块配置与行业配置上的洞察力与决断力。虽然最佳的10只基金在某些年份中也有过郁闷悲凉的日子,但其领先的态势始终一目了然。相形之下,最差的10只基金则几乎很少有过扬眉吐气的一天。 就基金的结构与管理而言,最佳基金明显持股集中度更高,平均只持有53只股票,比其他组别少20只左右;而且基金经理的更换次数最少。相形之下,最差基金的平均换手率要比其他基金高出一倍,再度印证了换手率与业绩之间的负相关性;同时,它们也更频繁地更替基金经理,寄希望于有人能够挺身而出、扭转颓势。这三组股票在十大重仓股占比上的差别不是很大,说明它们之间的业绩差异更多来自于所持有的外围股票。 十年前,我们曾发现美国优异的股票型基金具有四个共同点:第一是集中持股,平均只有30只股票;第二是低换手率,大多数基金与标普500指数7%左右的换手率相当;第三是注重价值股,特别是被市场严重低估或受到短期不利消息的冲击而顿受重挫的股票;第四是远离纽约和波士顿这些金融中心和基金之都,较少受到所谓“CNBC效应”的影响。 CNBC是美国最权威、最知名的电视财经频道,经常会爆出一些公司传闻。远离纽约和波士顿地区的基金公司会相对较少关注它们,这有利于基金经理恪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坚持自己的价值选股,不为市场传言和噪音所动,降低换手率。不过令人玩味的是,这四点特质不仅为优异基金所具有,而且也同样为垫底的基金所共有。因此,无论最优异还是最糟糕的基金,它们在投资理念与运作方式上并无二致,都是力图通过顽强的集中持股策略来一鸣惊人。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股票的选择上:集中持有绩优股,又能持之以恒,定会业绩斐然。反之,若选股不当又冥顽不化、不思悔改,前景惨淡可想而知。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