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微妙变化
市场很难不对这次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想入非非”。 上一次央行对准备金率有所调整还是2012年5月,时隔近两年再次调降部分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不论其具体释放流动性规模有多大,信号意义足以令人激动。 “这是一个巧妙的政策,进可攻,退可守。”高登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个百分点的调降幅度超出预期,这是一个试探性的宽松货币政策信号。但是,政策转折不可能是激进的,而是处在相对平稳、缓慢的阶段,调整周期会被拉长。 “在经济结构性问题有所缓解的前提下,定向降准必然走向全面降准。”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明剑表示,结构性问题包括产能过剩等,由于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一季度GDP增速已经下滑了0.3个百分点,二季度尚不明确。而其他政策手段较难奏效。他表示,“利率市场化还未实现,利率手段也不能轻易动。” 但是他认同央行货币政策稳健的基调,降低准备金率更大的用途是维持流动性,“未来会出现流动性过紧态势,因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必然有一部分资金流入‘黑洞’,随着政府融资平台债务到期和房地产信托融资兑付高峰到来,年内二三季度流动性偏紧,而其他手段无法明显改善流动性。”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但也有不同解读,一位商业银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央行“去杠杆”的政策取向尚未改变,全面降低准备金率的闸门一开,可能又会使资金流向杠杆本身就高的部门,后续政策或会继续微调,但不可能有全面的松动。 “这次定向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只是开端,不排除其他类型金融机构跟进的可能,但幅度不会大到2%。”付立春认为。 可以看到的是,“定向宽松”正在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不仅是数量手段,包括新的金融机构类型,如民营银行试点、住宅金融等创新,向民营经济和保障性住房“输血”。近日国家开发银行正在组建住宅金融事业部,通过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用以专项开展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业务。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