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筹股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中国蓝筹股发展之路依然漫长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漫漫熊途之后,人们纷纷把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蓝筹股,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疑问,例如: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蓝筹股?如果有,又有哪些公司可以称得上是“蓝筹股”呢?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的蓝筹股又有什么主要特点呢? “蓝筹股”的基本面及市场表现的几个显著特点: 1、市盈率偏低。以5月29日收盘价计算,这些“蓝筹股”平均市盈率为24倍,已接近国外蓝筹股平均市盈率水平。但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放发率普遍很低,而且很不稳定,因此投资者的盈利目标主要是股票买卖价差,加之“蓝筹股”抗跌性并不明显,因此投资“蓝筹股”的热情并不高。 2、整体抗跌性有所体现。从市场表现看,因受大盘系统风险的影响,这些“蓝筹股”大部分呈单边下跌走势。从2001年6月份附近相对高点至5月29日收盘价计算,7只股票平均跌幅为25%,跟大盘32%的跌幅相比,抗跌性有所体现,但与国外蓝筹股相比,这种抗跌性并不十分明显。 3、公司规模小,红利放发不稳定。应该说,上述7只“蓝筹股”在市值规模、业务规模、业务扩张能力、盈利水平等方面综合起来要比样本范围内的其他公司出色,而且这些公司在各自行业里的地位、竞争力等方面亦比较优秀。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一个群体来看,其平均红利收益率整体偏低,2000年7家公司平均红利收益率仅为1%,2001年大幅增长至1.69%,但5年里每年分红利的公司只有3家。7家公司平均总市值133亿元人民币,2001年平均主营收入、平均净利润分别为53亿元和6亿元,业务规模亦偏小。 在产业调整的历史进程中,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的阵痛中,在年轻的、不完善的证券市场中,中国上市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变数似乎更多。如今在被市场公认的“蓝筹股”队伍中,已经没有诸如四川长虹、深康佳等公司的身影,看来我国“蓝筹股”队伍的更新换代频率丝毫不亚于国外成熟市场。对于“蓝筹股”的衰落风险,我们应该更多地结合司行业周期、产品周期、技术优势、核心竞争力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防范。当投资者把期盼与疑惑的目光投向这个板块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出的客观结论是:中国“蓝筹股”———发展之路仍然漫长。 由于中国目前的市场及企业规模与美国等西方成熟国家相比仍存大较大差距,因此以美国蓝筹股认定标准机械套用于中国市场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但是,通过把握蓝筹股的共同特征(如市值大、业务规模大、红利稳定、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盈利能力平稳增长等)及对美国蓝筹股平均财务指标的借鉴,我们可以尝试建立适用于中国市场的蓝筹股评定指标如下:1)股票总市值≥50亿元人民币;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取道琼斯平均指标的一半);3)5年间至少有2次分红,2001年红利收益率≥1%,1997-2001年5年红利收益率≥1.5%;4)平均主营收入增长率≥5%,平均净利润增长率≥5%;5)营业利润比重≥70%。 以上述标准对沪深两市1997年以前(包括1997年)上市的公司进行横跨1997-2001年5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考察,得出的国内蓝筹股的测评结果是,计有7家公司符合条件,分别为粤电力、青岛海尔、国电电力、清华同方、中集集团、广州控股、同仁堂。下面是这些中国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