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投资环境 > 关于投资的逻辑

关于投资的逻辑

2016年09月25日 11:38    网站管理员024

  关于投资的逻辑

   为什么要投资?什么时候投资?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基础的问题。

   巴老说过,“价值投资”中的“价值”二字,是多余的,如果投资不以价值为基础,那么以什么为基础呢?

   格老更有3大著名的思想:

   1、买入股票,就是买入企业的一部分;

   2、市场波动是朋友而非敌人;

   3、要拥有一个安全边际。

   真正的投资,是在证券的交易价格,相对于内在价值严重低估的时候买入它,直至内在价值的实现。格老还说过,“价格是你付出的,价值是你得到的”,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置换的思想。我们付出了“价格”,得到了“价值”,从而将现金置换成了更有盈利潜力的资产。

   可是,太多的人忽视了这种简单的逻辑,他们买入某证券,动机是“它会上涨”,甚至这其中包括一些以“价值投资者”自居的人。

   投资,是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经过严谨的、保守的估值,在交易价格相对于内在价值大打折扣时买入资产,从而保证一种满意收益率的行为。与此不符的,就是投机。

   投资本质上就是一种资产置换,前面讨论过,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即使是在二级市场上买入证券,也应该是基于股权投资的绩效观,不以市值表现(尤其是短期市值表现)来衡量投资收益率,而应该以类似于股权投资的思路来衡量收益率。

   设想我们收购了一家私营企业,它并非上市公司,也没有随时可提供的市场报价,那么我们必然以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前景来衡量投资绩效,并与我们的机会成本进行对比,而不是随时想着将它卖个好价钱。

   这里,有一种简单的逻辑构架:

   1、我们获取的收益率,应该高于机会成本,当然,这是从长期而言的,个别年份的绩效可以有所波动;

   2、我们要专注于对企业长期前景的分析,关注企业的长期绩效和长期盈利能力,而非一时的绩效;

   3、我们要忽视掉交易价格波动(除非它能提供更好的买入机会),形成真正的面向企业的投资哲学。

   有了这样的逻辑构架,我们就不会被市场情绪搅乱,不会被价格波动切断了我们正常的思维能力。我们买入资产/证券,是因为它能提供更高的收益率,而不是因为“它会上涨”。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要不要择时?

   其实,“择时”这个概念,其实是是面向市场的投资哲学,是想买在一个所谓的“底部”,买入后就能大涨。

   实践价值投资,其实也“择时”,只是它是特殊的择时——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价值投资者,应该时刻具备股权投资者的思维,关注潜在收益率。太多的人不敢在低位买入证券,而是在高位追涨,他们的投资观,其实就是“面向市场的投资哲学”,以市价表现来衡量自己的投资绩效并界定投资的成败。这是一种很习以为常的、很荒谬的投资逻辑。

   清冷的市场里,太多的人已经不敢买了,因为“可能还有更坏的消息”、“可能还会跌”、“再等一等,等大势向好、等大盘好转时再买”,他们忽视了此时按股权投资的思路来说,潜在收益率已经远高于机会成本及自己要求的必要收益率了。同样,在6000点的泡沫里,其实潜在收益率已经极低了,但太多的人仍认为,大盘还会涨,它会涨到8000点、10000点。

   一言以蔽之,“**股票会上涨,因此我买入它”、“**股票会下跌,因此我要卖掉它”,这些习以为常的投资逻辑,是很荒唐的投资逻辑。好的投资逻辑,应该是股权投资的逻辑,即在保证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得到一个满意的收益率。

   深刻理解股权投资的逻辑,理解价值投资的绩效标准,才能真正放弃“面向市场的投资哲学”,形成“面向企业的投资哲学”。如果经常秉持以市值变动来衡量的绩效观,则只会经常被市场价格干扰,让市场波动切断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也难以彻底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

  三、关于定量分析与估值的逻辑

   关于定量分析的问题,我本人也有不少值得深刻反思的问题。由于以前的专业背景,我本人在会计学、财务学、投资学等学科上还算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由于经验的不足,在真正用好这些知识的时候,我还是走了一点弯路,一度死抠财务数据,忽视了更深刻的经济学规律。幸好目前这一环的漏洞,我大体弥补上了,也大体形成了严谨的、正确的估值逻辑。

   关于定量分析方面,个人有几点思考和体会:

   1、盈利预测与估值

   机构目前主流的投研方法,就是做盈利预测,而且做完盈利预测后,多用各种倍数法来进行估值。

   盈利预测能不能代替估值?能不能代替对内在价值的分析?

   其实,答案很简单:当然不能!

   不能说盈利预测没有用,它有一点作用。但这投研方法的漏洞很大:1)公司内在价值,从概念框架上讲,应该是余下寿命里所有现金流的折现值,并不是几年的EPS预测可以涵盖的;2)EPS是一个容易操纵的数据;3)EPS有一个结构性的问题,如来自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等部分,各自的可持续性、稳定性均有所不同,有不同的驱动力;4)EPS还有一个盈利质量的问题,如果没有现金流支撑,或者盈利总要拨付相当多的资本支出,则股东盈余其实大打折扣了;5)EPS本身很难精确预测准。

   我本人极少用PE来估值,也很少用PB来估值,这最多是作为一个参考依据。

   财务预测,绝对不能代替估值。同样的EPS,有不同的含义。而且我觉得要关注“内在市盈率”(内在价值除以当前EPS),它一般受ROE、增长率g、股利支付率所驱动。有些公司PE高,并非就是高估了,因为它有高ROE及高增长率,同样的道理,有些公司PE低,因为它风险高、ROE低及低增长率。我们要关注内在的实质,而非PE的绝对高低。

   2、关于解读历史财务数据

   在这一环上,我本人一度陷入了误区,即过度重视财务数据,忽视了更深一层的商业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深刻,视野不够开阔。

   回顾公司的历史记录,的确非常有用,而且这一工作必须要做。

   行胜于言,事实胜于雄辩,解读历史的财务数据,对公司进行长周期的分析,相当有必要,而且我们要从中找出公司的一些特征、财务线索出来。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问题的实质,长周期的财务数据,我们要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原因,而不能进入了“认同偏好”——**公司是好公司,它将来必定更好;**公司长期不行,它将来必定更差。

   事实上,财务数据,不过是过去的成绩单和一份快照,并不说明全部问题,因为将来的商业环境、竞争结构与过去可能大有不同,潜在竞争力量可能也大有不同,供需结构也可能不同,过去绩优,将来未必就绩优。

   一定要看透过去“绩优”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是行业景气、政府管制、专利保护,还是其它?未来会如何演变?

   巴老曾总结过他对美国航空优先股的投资,他谦虚的反省,说这笔投资“分析粗糙”、“过多重视历史记录,而忽视了经济学的基本规则”、“未注意到收入模式、成本结构的关系”。

   解读历史财务数据,一定要思考,不能简单的搞趋势类推,如过去增长率为50%,就轻率的假定未来仍有高增长率。这里面尤其要注意:周期性公司、新行业的公司、利基市场的公司、慢慢放松保护的公司等,这些公司的业绩极易变脸,如果草率分析、草率估值,极易投资失败。

   这里值得检讨的是海螺水泥,当时过多的看到现金流数据不佳,忽视了公司未来的规模经济、学习效应后的成本节约,忽视了2亿吨这个长期产出水平下,单位成本与当前的单位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从而错过了一次较好的投资机会。

   3、跳出会计学的架构,用经济学的思维来解读财务数据

   会计准则,将不同的公司的业务资料,浓缩成了几张统一格式的报表,用统一的会计科目组织起来,方便投资者阅读。

   其实,这种“浓缩”,尤其是合并报表的数据,恰恰加大了我们的理解难度。为此,我的看法是,跳出会计学的架构,结合行业特征来解读财务数据,打乱会计科目的组织方式。

   如我们可以将公司分为“品牌经营型公司”和“成本竞争型公司”,前者一般制造成本低,毛利率高,但同时研发、营销费用也高;后者则主要是制造成本,好多还不用做广告,基本上是无差异产品。

   巴老是财务大家,他曾说过:

   “会计数字当然是商业语言,而且为任何评估价值并跟踪其进步的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没有这些数字,查理和我就会迷失方向;对我们来说,它们总是评估自己的企业和他人企业的起点。但是,经理们和所有者们要记住:会计仅仅是有助于经营思考,但并不能代替经营思考。”

   这可谓真知灼见,我们对财务数据就要抱着这种态度,要看懂财务数据背后的商业逻辑,而不是一味纠缠会计数据及会计科目本身的组织,或者尽搞一些浅层次的比率分析,那样的分析,均未抓住关键。

   比如说电力行业,水电与火电企业,就有截然不同的成本结构,如火电企业,我们不应该拘泥于会计科目的组织,应该打散整理成几大块:燃料、工资、折旧、利息。这4大块是关键的成本,而不要纠缠这几大块放在制造成本,管理费用还是财务费用。而水电企业的成本结构则是:折旧、利息、水资源费。

   再如,上海机场的成本结构,与上述火电企业的成本结构相同,也是:折旧、工资、能耗、利息,只不过它的折旧更高一些,大约在60%。

   像煤炭企业,则因公司而异了,大体的成本结构是:折旧、工资、利息、运输费用。有的公司资本设备可能多一些,有的公司资本设备可能少一些。

   商业企业则又有所不同,主要是:采购成本、工资、仓储费用、折旧或者租金。

   再如日用品,很多公司的毛利率很高,关键的成本本身就不在制造成本,这类公司,边际利润率较稳定,价格也不是关键变量,我们要关注一些非财务信息,如:市场占有率、顾客偏好、消费驱动力、客户结构、广告等。

   解读财务数据,一定要能抓住关键,品牌经营型公司,要关注边际利润率、市场开拓能力、创新能力;而成本竞争型公司,要关注规模经济、制造成本的结构、运输成本、最小效益规模等。

   此外,还要关注经营实质,如ROE、ROIC等指标,其实也要当心特例,如金融资产过多的公司,尤其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较多的公司,以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司,有些市值变动,会影响净资产,但并不影响损益,ROE可能会有较大的扭曲,典型的如雅戈尔(600177)、南京高科(600064)。

   再次,我们要关注成本的特性,区分可变成本与固定成本。这种区分,比会计科目作的区分有意义得多,如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在形式上均属于“销售费用”,其实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广告费用是固定费用。……

   财务报表,是共性的、同格式的,但是,毕竟各行业、各企业的特征不同,各行业在生产技术、需求方面的特征,决定了它在财务、营销上的特征。

   读财务报表,一定要灵活、要思考,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特征,我们要读出不同的东西,关键是,我们要从中能看到内在价值的关键驱动力,而不要纠缠于具体的会计科目的组织形式。

   总之,一定要将数据读“活”,要跳出会计学的组织形式,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经营实质。

  豹豹于2009年1月14日凌晨

  注:定量分析还有2个问题、定性分析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