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胆识
企业家胆识 从规律上说,风险与收益对称。善用杠杆并能控制风险的企业,发展肯定更快。从金融的角度看,用一块钱做一块钱的生意不叫金融,用一块钱做几块钱甚至更多钱的生意才叫金融。 恒大为何后劲如此充沛?按我的研究,这是用历史上的负债换来的,敢负债,债变成了地,而地在过去20多年是升值程度最高的大类资产。 国际投行对恒大的微词主要是高负债率加大了财务风险。但业内也有不少人说许家印“敢拼才会赢”。恒大的一个特点是规模做大之后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长。从2009年上市到2015年,恒大的销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近两年甚至达到50%以上。从1000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00亿,万科用了四年,而恒大只用了两年。 房地产是以土地为原料的行业,以地为本,而恒大的土地储备雄冠业界,目前拥有1.67亿平方米的储备。地从哪里来?买来的。许家印1996年几乎是赤手空拳打天下,一无国企血脉,二无权贵背景,必须运用资本的力量。查阅历史资料,2004年之前恒大土地储备不足600万平方米,之后开始全国扩张,在全国拿地,到2008年3月在香港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土地储备已达4578万平方米。没有大规模的债权和股权融资,不可能完成全国性布局。 许家印显然是用一块钱做了很多块钱的生意。而且他确实成功了。这既是敢于“冒险”的企业家胆识的结果,也有“形势比人强”的大势的支撑。企业家是资源的整合者,创新的推动者,机会的洞见者,也是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承担者。在恒大历史上,许家印承受过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在未上市前的13年,但他走了出来,当年的风险负债变成了今天的优质资产。历史的债,今天的财。 如果许家印迷信任何一个商学院教程的要求,那肯定不会选择如此的负债之路,但也肯定不会有恒大今天的成功。许家印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当他看到中国城市化、土地财政和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他认为这是百年不遇的超级机会,他不是将信将疑,不是且行且虑,而是全情投入,再难再险也无所畏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恰恰是这种企业家精神,最终将恒大引向行业巅峰。 中国的市场经济在抒写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没有前例的诗篇,一些案例在别国可能匪夷所思,但在中国正当其时。许家印是“富贵险中求”的典型,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企业家版。而这个背景,就是中国房地产的持续高速发展。1996年恒大成立,这一年国务院提出要把住宅建设培植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1998年,中国开始了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为核心内容的住房制度改革。到2003年的国务院18号文,提出“房地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08年恒大上市遇挫,2009年“四万亿”政策出台,恒大再次上市成功。最近两年,各地纷纷出台“去库存”的房地产刺激政策,融资利率也不断下行,恒大再次加速发展。 有人说许家印运气好,总能逢凶化吉,但从根本上,他的运气还是对国运、国策、时势、商机的深刻洞察。所以他一旦化吉,就是大赢。而且在政策支持下,越大越不易倒,赢的机率越高。其中的微妙,商学院学不到。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