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利用港珠澳大桥
该如何利用港珠澳大桥 中国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全国人民纷纷发来贺电。这座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设计使用寿命120年,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一些媒体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CCTV直播称它为“超级工程”,大桥通车后,香港、澳门、珠海将形成“一小时都市圈”。 虽然每个称号都让人震撼,也展示了中国桥梁工程的壮丽和高超智慧,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反应。但仍然要说,这个投资近1000亿、工期8年的超级建筑仍然是个“银样蜡枪头”,不能给珠江两岸老百姓带来任何实在收益。 桥是要用的,不是给人看的,了解这座桥的建设史,对珠三角地理位置熟悉的人认为这座桥“毕业即失业”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别急着发贺电。 建设一座桥的意义在于方便两地人民,促进珠江口两岸人流物流互通互融,这才有意义。但港珠澳大桥连接的是香港(珠江东岸)、珠海和澳门(珠江西岸)三地,简单的讲是连接了香港去珠江西岸的路,并没有真正边接珠江两岸。香港汽车保有量73.7万辆,澳门11.9万辆,珠海汽车保有量53.1万辆,三地相加汽车保有量130万辆,远远不到深圳汽车保有量320万辆的1/2,而且因为两制关系,两地牌照车比例极低,上桥车辆更少,建成之后马上沦为一座“空桥”,也算是“毕业即失业”的典型。到时候只希望于出口货车能够弥补这个缺憾,不过以珠江西岸的贸易量,仍是镜花水月。 好吧,旅游观光的香港人民有福了,你们可以在桥上仰望星空,除了海水拍击桥岸,再也听不到任何其它车辆声音了。 中国新3大形象工程,港珠澳大桥居首 03 港珠澳大桥,澳门那弹丸之地,还没深圳一个街道办人多,珠海早错过了发展机遇,建一个大桥能发展起来了?简直是天方夜谈! 香港现在产业已经逐渐空洞化,自顾不暇,没有任何能力辐射其它区域,从效果上来看,漂亮倒是挺漂亮,但搞这个桥就是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 自顾不暇的香港有多大辐射力? 今时不同往日,曾经作为大陆经济发动机引擎之一的香港,在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的确有着与其面积不相称的巨大能量,香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中国政策调整产生了化学反应,以弹丸之地推动整个中国的发展。但97之后的香港,产业空心化非常严重,已没有能力辐射珠海。而香港最强大的金融、物流与贸易产业,远有上海气势逼人,近有深圳暗中角力,自身经济地位堪忧。 港珠澳大桥最佳建成时间是1997年(理想化模型),次建成时间是2003年,现在完工时间是2017年,其经济价值可以说所余无几。 现在香港人民已经没有钱去澳门赌博了,更也没有钱去珠海泡妞了,哪有能力辐射珠江西岸。 抛弃深圳的单Y方案是致命错误 如果一定要建设,那么港珠澳大桥应该选择双Y方案(连接深圳、香港、珠海、澳门四地),香港接屯门,深圳接蛇口,走内伶仃岛和淇澳岛后连珠海和中山,再修一条陆地快线到澳门,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经济意义提升10倍以上,2016年深圳与香港相比,在经济上的创造力已经超过香港,对珠西地区有更强辐射力,同时香港到深圳又多了一条快速通道。港珠澳大桥为什么没连深圳,比较权威的说法是香港小人,深圳被阴——这里不以阴谋论来说这事,事实求是的讲双Y方案才更有利于整个珠三角乃至广东经济的发展!对于港珠澳大桥单Y方案,深圳反弹力量是很大的,2009年就有人主张马上修建深中通道,现在深中通道已经开工,港珠澳大桥更被边缘化。 连接两个大脚趾,政治意义>经济意义 从高空看珠江口,连接香港澳门,犹如连接巨人的两个指甲盖,澳门加上填海面积也不超过30平方公里50万人,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到底能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见的问题,大桥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毕竟,能把香港、澳门与内地一桥相连,足见我大中华有“夺天地造化之功”。从经济学上讲,珠江口本来来往船只多,航道非常紧张,搞个政治大桥一封,过往多大型集装箱船多不方便!珠三角产值是香港珠海澳门多少倍!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如果不从政治学上进行解释,实在找不到更好理由?现在只能寄希望于深中通道加快建设了,这是打通珠江两岸任督二脉的真正通道。 银样蜡桥头,观光旅游缺乏远景规划 香港四大支柱产业,其它三大产业与港珠澳大桥没有太大关系,观光旅游却能与港珠澳大桥可以完美结合起来,总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一定非常漂亮,对于香港这个缺乏旅游资源的城市来说,可说是捡了一个金元宝,但从现在的规划方案来看,香港虽然意识到了,却没有更深刻的详细规划,如何在观光旅游上做文章,像在中间人工岛上建立赛艇基地,或者举行世界性的水上赛事,这都需要一个合理和长远的规划,且必须从建桥初期就要界入,如果规划得好,不见得会比香港的迪斯尼差到哪里去? 一地三检输给了三地三检? 如果真要是造福社会,虽然大的决策已经出现问题,那就从细节上去优化体验,也算是给1000亿投资有一个交行,但官僚化思维仍然在作怪,建大桥是为了什么?缩短空间,提升效率。三地三检不是违背了这个基本原则?开车与步行的不同,一地三捡从技术操作层面来说相对要简单,数据也比较容易同步。如果在港珠澳大桥上这点都做不到,将来的广深港高铁不是又要扯半天皮,如果这样,珠三角交通一体化永远只是梦想。 加快深中通道建设,打通珠江两岸 港珠澳大桥基本上已经尘埃落定了,但仍然希望这个“超级工程”能为人类造福,2008年前的争论都没有为深圳争得一个接驳口,现在马后炮的意义也不大。只是用1000亿也算是大手笔,所以在作决策之时,如果操盘者能考虑一下整个区域的利益,就不用多花400亿建深中通道了,而且还有更宝贵的时间成本。幸好还有深圳通道,它能实在的解决珠江东岸、西岸的战略联系问题,不像港珠澳大桥,对大陆和广东省基本没什么贡献。 整合珠三角城市圈,地域经济更需大视野 港珠澳大桥本来可以成为“珠三角城市圈”沿海最外环,从而构成一个真正的城市圈,现在的珠三角谈不上城市圈,因为最重要的两岸没有完成对接。现在是珠三角是一个A形城市群结构,广州是基地,深莞港线是一条边,中珠澳是一条边,虎门大桥是中间线,构成半个闭环,但虎门大桥明显担不起这个责任,所以有了现在的深中通道,但港珠澳大桥的连接,本来是可以将A形半封闭城市圈结构调整合为△形的真正城市群,从而为中国创造一个最有竞争力的核心经济圈,可惜由于地缘经济缺乏视野,现在这座桥失去了战略意义。 这7年来,作为中原文化的飞地,倔强的深圳在广州和香港中间顽强崛起,俨然已成为珠三角的中心地带,港珠澳大桥没能让深圳边缘化,反而使得排斥深圳的港珠澳大桥被边缘化,这是现实与历史开的一个玩笑,但这个玩笑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不过幸好,珠江口还有一座深中通道在崛起。 略去过往不谈,尘埃已经落定,该如何利用好现在这座大桥才是当务之急,珠江港口怎样布置,粤西产业如何布局,港珠澳和深中如何分工?都值得进一步掂量。在烟波浩渺的珠江口,迷雾封锁了两岸太多人的视线,围绕在这座大桥背后的利益博弈,有关于地域经济的发展和协调,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总结和深思。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