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与死亡并行
摘要生鲜电商行业淘汰赛将来;B2C竞争最为激烈;融资要求数据漂亮;资本追着生鲜跑的剧情反转了,今年生鲜得追着资本跑。烧钱博出位肯定是不行了,那么生鲜自救或求救的正确方式是什么?在资本寒冬面前,生鲜电商首当其冲,一份份死亡名单让投资人和大众无不摇头叹息。转而进入2016年,生鲜行业突然换了一种画风,如烈焰烹油,鲜花着锦,好一派繁华景象,仅3个月时间宣布融资成功的生鲜电商达6家之多。但生鲜行业还能像之前一样“烧钱博出位”吗?
答案必然是不行的,那生鲜行业应该怎样做?纵观易果生鲜、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等生鲜大咖纷纷链接上下游,产地物流配送一把抓,这是否是生鲜行业应该前行的方向?
品途商业评论从生鲜行业竞争最为激烈的北京主要市场开始了121家生鲜电商的盘点。我们希望从以北京为主的这“土生土长”的121家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中,推断生鲜重“链接”的方向是否正确。
品途商业评论通过对121家生鲜电商数据盘点得出以下结论:生鲜电商行业淘汰赛将来;B2C竞争最为激烈;融资要求数据漂亮;资本追着生鲜跑的剧情反转了,今年生鲜得追着资本跑。
一、生鲜创业爆发期之后,淘汰赛来临
品途通过对所盘点数据的整理发现,2014年、2015年无疑是生鲜创业的爆发期,然而爆发期过后,生鲜创业热情急转直下,2016年只有1家新创立企业,整个生鲜行业从爆发进入淘汰。如上图所示,2004年至2010年期间,生鲜电商处于萌芽状态,每年创立的生鲜电商数量在0~5家之间。2011~2013年期间;生鲜电商创立数目增幅较大,数量在12~13家之间;2014~2015年期间,生鲜电商的创立数量继续大幅增加,达到34~36家之多,但到了2016年,数量骤降,截止目前,仅成立1家。
从2014年开始,生鲜项目新成立数量较为集中,奋勇而进的背后是生鲜电商的同质化严重,项目之间真正的差异非常小,且市场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这么多的“玩家”。从数据上看,这条赛道显然过于拥挤,从进入2016年的反常情况看,生鲜电商有着进入“淘汰赛”的苗头。
二、生鲜六成都是B2C模式,没干爹不行
看完数量再来看模式,在品途商业评论盘点的这121家生鲜电商中,主要商业模式为B2C的有74家,占比约为62%。紧随其后是B2B的模式为23家,占比约为19%。数量排第三的是拥有线下自提点或前置仓的O2O模式,数量为13家,占比约为11%,其余的模式主要为C2B、C2C、P2P,以及B2B2C和生鲜垂直媒体。除C2B模式数量有4家外,其余数量均在1~3家左右徘徊。(单个生鲜企业模式分类详情可下拉至文尾部查看图表。)
由此可见,B2C模式数量最多,在淘汰赛期间,没有特色和干爹可抱的生鲜项目必然首当其冲被淘汰。此前,美味七七榜上的“干爹”不给力,轰然倒下也在侧面印证这一观点。关于B2C模式的危险性,品途商业评论曾在《美味七七破产只证明亚马逊的投资失败?不,B2C模式的生鲜电商或将均面临危险》一文中有过相关分析。其中,有六家B2C模式的生鲜项目分别傍了京东、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巨头。巨头入局生鲜行业,与普通入局者相比,在资金、渠道等资源方面存在巨大优势,所以巨头扶持的几个企业发展都不错,至少从目前来看,有“干爹”的生鲜电商融资轮次比没有“干爹”的生鲜电商融资轮次更靠后。但巨头毕竟数量和资源有限,一对多,抛开B2C模式同质化严重的忧虑,创业者也难以获得巨头全心全意的扶持。正如美味七七被亚马逊翻了牌,但据业内人士分析,亚马逊把精力都放在海外直购上了,战略重点不看生鲜,所以不愿意更多投入。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