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2亿买理财 上市公司投资收益直逼净利润
2016年10月22日 06:48
网站管理员007
[打印本稿]
缓慢复苏的实体经济和规模越来越大的货币投放正在造就一个个资金“堰塞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8月末,我国货币和准货币(M2)供应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51.0982万亿,同比增长11.4%。在此之前,该数据一直维持在150万亿以下。另一方面,自今年3月起,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萎缩,但始终未有大的起色。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没有选择持币“坐币上观”,而是通过购买银行对公理财产品实现套期保值或降低贷款利差,以应对未来不时之需。据 同花顺 iFinD统计(以实际购买日期为准,剔除现金处置进展公告等往期交易),从2016年9月1日至10月19日,沪深两市共有167家上市公司斥资400.05亿元人民币购买了344项各类信托及理财产品。其中,单笔金额最高的为中国动力(600482.SH)于9月13日购买的中信理财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金额达到了50亿元;预期收益最高的是 中原内配 (002448.SZ)购买的恒天财富投资基金,该信托的预期收益为6.9%。另据记者统计,从2016年初至10月18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累计购买理财产品次数2703次,购买理财产品累计动用资金2481.35亿元。
9月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的344项现金管理产品中,仅有11项为信托产品,3项为包括回购、资管在内的“其他产品”,其余全部是保本固定收益或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区间为1.5%至5%;委托期从9天至1554天不等,大部分集中在90至180天之间。由于资金来源不同,上市公司也对名下现金资产进行了不同配置。两大交易所对募集资金有较严格的监管要求,因此大额募集资金一般投向收益较低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小额自有资金则可以选择高收益的信托或其他类型的产品。
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在设计上更多考虑了满足监管的保本需求;除认购起点较高外,与个人购买的理财产品相比并没有区别。认购机构专属理财的资金一般会投向银行间市场信用等级较高、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或货币市场工具,比如债券回购、拆解、存放同业、央行票据、国债、金融债以及高信用级别的企业债等低风险资产。尽管上市公司认购的机构类专属理财占全部理财市场比重较小,但仍以高集中度成为市场不折不扣的“超级买家”,且数据占比远远高于2015年。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15年,上述前三家上市公司合计购入理财产品567.48亿元,占2015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购入理财产品总额的两成。对于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自有或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业内一直有两种声音。持批判态度者认为,这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运用于主业或进行产业升级改造的资源投放资本市场,是“不务正业”,也是管理层将价值创造这一任务推诿给银行金融业的“偷懒”表现。支持者则认为,企业将闲置资源利用起来,或提高了资本回报率,或实现了流动资金的保、增值。闲置资金通过理财产品这一渠道进入资金需求方,发挥了市场的调节作用,实现了最优配置。
不论动机如何,这一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据同花顺iFinD,2014年,有361家上市公司购买了3021项各类理财产品,金额总计2469.88亿元;2015年,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420家,它们购买了3159项各类理财产品,金额达2931.93亿元;今年年初至10月19日,有401家上市公司购买了2704项各类理财产品,金额总计2482亿元,已经超过了2014年全年的规模。对比去年与今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在单月成交量上,2016年在大部分月份都超过了2015年。除1月、4月、7月不及2015年之外,2016年的月均理财产品成交量均超过了250亿元,如无大的意外,今年最终数据超过往年是大概率事件。麦肯锡公司高级经理郭凯元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既是一种投资,同时也可能是为了降低自身的贷款利率。“银行一方面希望提高贷款定价,一方面又希望增加手续费等中间业务的收入,就会通过理财产品来实现。举例来说,如果银行放贷利率是10%,销售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是6%,两相抵消,银行最终只赚4%。”同时,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产品可以使其将高资本耗用高收益的项目资产打包出售,也转移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因此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如郭凯元所言,钟情于购买理财产品的企业往往都具备高资本耗用的特质,且大部分集中于航运、采矿等被普遍视为产能过剩的领域。近年来活跃于理财市场的企业资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像中国动力、天海投资、联络互动等通过资本运作募集了大量资金的企业;二是像 兖州煤业 、 重庆水务 、 招商轮船 等自身经营状况相对同业来说尚可,有大量资本金富余的企业。通过近年来的现金管理及各项投资,上述企业从资本市场获利颇丰,补足了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短板。同期投资收益甚至直逼扣非后的净利润。以天海投资为例,2015年,该公司投资收益高达2.32亿元,而同期扣非净利润也只有2.48亿元。兖州煤业在2015年创造了8.31亿元的净利润,同时又从投资中获得了6.09亿元的收益。两相对照,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很难抑制投身资本市场的冲动。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