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基创投陈友忠:温州投资转型
纵观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我们发现有三个新转变:一是人民币投资首次超过美元,二是风投对高科技的投资首次少于50%;三是人民币基金成为募资主流。这三个特殊现象从某种角度折射出人民币基金迅猛发展及外资风投加速“上岸”。 尽管人民币基金蓬勃发展,但境内风投的发展仍存在几个结构性的及体制上的瓶颈,其中之一就是LP供应跟不上步伐。 综合比较海内外风投的LP来源,可以看到很多差异,比如:在基金管理上,境外LP多依投资合约授权GP进行投资决策,基本上不参与管理,而境内LP则有较多的参与。在LP的来源上,境外LP来源广泛、结构多元、遍布全球,而境内LP相对而言则显得群体单一,尚待成长。 在中国LP来源不多、募款不易的背景下,温州却有充足的民间资本,并急求投资管道。温州经济的特色之一是“抱团”经济,家族、同乡、同学等相互信赖,彼此扶植发展。这种抱团模式也并非坏事,它将集体效应最大化发挥,降低“信用成本”,也降低风险,并形成同乡内部的一套信用体系。 温州经济如何转型?在此,从“资产配置”角度探讨其转型的可能趋向。在西方,不管是国外大学的校友基金、保险基金,还是富有家庭的管理基金,都会围绕“资产配置”这一精神来管理。所谓资产配置,是指按照投资者个别的情况和投资目标,把资金分配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上,比如,某个基金有100亿的资产,其中可能有三分之一会用于购买国债或债券等固定收益以进行保底;有相当比例会用于购买流通股票或投资房地产,追求高一点的收益,但也保障适度的流通性;再有一小部分,可能10%到15%会参与到风投基金的投资,追求可能的“高风险、高回报”的机会,通过如此资产配置,来为整个基金实现“风险分散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通过上述分析,与目前京津沪等城市争做中国PE中心相比,温州可以考虑构建中国风投的LP中心。这样思考或许会对温州未来的城市转型有所帮助。在中国要做人民币的Fund Raising就一定要到温州来,因为温州有潜力提供三分之一的风投人民币基金供应的总量。 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说过,“对于外部情况,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转变。趋势的转变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及其努力的成败关键。” 尽管欲速则不达,但仍有折衷的方式来引导温州民资在短期内融入中国风投产业链,可能的做法就是:由温州当地的投资界人士成立母基金,即相当于代理乡亲管理资金,并由其来选择外面较好的GP,将温州的母基金投资到全中国的人民币基金。这也可视作短期内的一种过渡。 但总体而言,中国LP的发展与成熟仍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