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教出来的是臭气,长出来的是志气
2014年09月27日 10:14
网站管理员08
[打印本稿]
对制度的重构和移动互联网,在陈荣眼中,是可以与1954年公司合营和1984年全民经商潮相比,可以改变历史的机会。
陈荣说,上海有句老话对他影响很大:“教出来的是臭气,长出来的是志气”,很多东西,没有一个特定的模式可以套用,没人能教你,要靠醒悟。如果犯了错,失去过机会,还不能长进,才是最痛苦的。
从前熟悉陈荣的人都叫他“荣哥”,很多年前,这个称号就伴随他在实业界和证券业的大获成功开始流传。在上海滩的小圈子里,对陈荣身家的猜测常常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对他草根出身,一次次出众的判断力,不停获取财富的好奇。
经过几年从天使到PE,贯穿投资生命周期的尝试之后,陈荣确定了中路现阶段的投资战略:只投早期,只投移动互联网。由此出发,打造了国内唯一一家20多人专注移动互联网的投资团队,这位年长也年轻的投资人还试图重构投资界的游戏规则。
不拘小节
陈荣瞄见采访提纲上列出的投资项目“淡蓝”和“性价比”,哈哈一笑,问道:“你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收获了意料之中的外人对一个男同社区和一个情趣用品网站的好奇。
在接受中路投资之前,淡蓝同志社区已经默默地存在了13年。而根据国外同性恋约占人口3%至10%的数据估算,中国的男同人数不少于5000万。这样的社区不仅满足了这群人的交流需求,很大程度上也为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在陈荣的建议下,淡蓝上了移动端应用,用户数迅速达到300万,几乎和PC端数量持平。创始人耿乐自己也是圈内人,陈荣很信任他,能够充分理解这个群体的感受。
马佳佳的一炮走红,显示社会气氛已经发生微妙的变化。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性”始终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但并不妨碍它成为一门赚钱的生意。性价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不引人关注的项目。在陈荣看来,性价比能成功,是“消费能力升级”的必然趋势。这个判断从数据上得到了验证。起初性价比已经有了较稳定的盈利能力,对融资的欲望并不强。这笔融资进来以后的发展,企业和投资人都很满意。
不同于一些迷信模式的投资人,陈荣总讲:“投资是投项目和人的结合”。王雨豪对这一点感受尤其深刻。他还在做“名片碰碰”的项目时,陈荣有时会善意的嘲讽他,“怎么还是做不起来?”他认为王雨豪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很深,能力也很强,只是选错了方向。之后王雨豪启动“人人猎头”,用猎头众包的模式做移动互联网招聘,陈荣一开始就投了这个项目。
也是因为这个项目,陈荣开始留意起“众包”这种新模式,他觉得,90后和00后越来越不会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十年之后可能都不去上班,同时做好几份工,身边的餐厅、咖啡馆,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办公室。之后对“微差事”,“数赢科技”的投资,也是基于这样的判断。
把眼光放长远
2013年的53个投资案例当中,陈荣确定失败的只有一家。也不是项目本身出了问题,而是夹在微信、阿里的垄断中,应用入口被直接切断,其余有二十多个项目,都有至少五到八倍的估值增长。
但最近一段日子,陈荣明显感觉到市场上项目的价格并不理性,很多答应要来他办公室见面的项目,中途就被其他投资机构抢走。往常可以被约到他办公室来谈的项目,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当场谈定价格,直接签约。
“就像游泳,你一定要下水,看别人学着游,和自己下水游,肯定不一样。在投资这一行,你不知道水有多深。”从一开始不限周期、行业地散投,到去年正式聚焦到从天使阶段到A轮的投资,他花了十几年时间。陈荣在很多支投资基金任有限合伙人,都强调专注的价值。
1998年中路还是一家实业公司,主要做保龄球整体设备制造商,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在那年的金融危机中,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之后在参与公司并购,见识到国际顶尖投行的路数之后,他意识到,资本运作自己也能做,做地很专业很擅长,还不需要像做实业一样累。
“就这么迈进了门。”陈荣回顾自己真正投的第一个企业时,还是忍不住笑。当时的自己只能用“傻”来形容,“就像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走进迪士尼乐园,你可以想象旁边的人都会怎样看你。”从结果来看,这个案例也不能算失败,但他不愿再谈及关于它的细节。“人不是神,就算傻、愚昧,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要醒悟。明天还会继续,不醒悟,就会一直犯同样的错误,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这样的经历本身并不可怕,但你要提升自己。我今天看,觉得自己做地不错,但现在来评价过去,做法真的很傻。”
陈荣觉得,投资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事。在这个行当,他从不敢自称专家。早些年,受企业上市条款的限制,必须要有三年连续盈利的要求。对于现在投的企业,想要对五到八年后的外部环境、企业所处行业、本身盈利状况等方方面面的事都有预判,显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之前在实业和证券市场打拼的经验,还是为陈荣现在做投资打了基础。对一般传统行业创业企业,到公司或者工厂走一圈,基本不用看财务报表,他就可以看得出,这家企业做的怎么样。基于二级市场的了解,可以让他替创业者考虑到,上市之后投资者喜欢什么。
陈荣将自己看项目的过程戏谑地称为“老中医看病”。“我最怕别人来教育我,讲意义,你只需要把你的东西,你的模式讲清楚就可以了,我不理解会问,如果讲清楚,我马上明白你的缺陷是什么。”
和创业者的互动不止拿钱办事这么简单。举个例子,中路的投资案例中,至少有20%的创业公司,名字都被他改过。不是为了改名而改名,博眼球或者更好听这样直白的理由,而是重新从市场和受众层面,梳理一遍产品逻辑。“就像炒一盘菜,要考虑别人的口味。做过实业,就是喜欢具象化。”
但陈荣绝对不会强势到让创业者为他改变想法。他在面谈中会第一时间告诉创业者,他认为对和不对的地方,如果对方认同,就接受投资。曾有一个项目,在找投资时讲的是一个项目,陈荣也考虑后面的发展方向,才投了他。过了一段日子,创始人走偏了,陈荣也只是要求将自己的股份转让退出。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