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天使系列之李治国
12年前,他作为第46号员工加入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阿里巴巴,5年后,他离职,自行创业。 5年前,当他的创业公司需要对外融资时,他没有选择那些向他抛出橄榄枝的VC机构,而将机会留给了老东家,并成为阿里系著名的“二进宫”人物之一。 1年前,他再度离开阿里。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继续创业,或是做一个天使投资人,参与更多的创业公司?考虑良久后,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不缺他一个创业者,但有过成功创业经历的早期投资人奇缺”。 他,就是原口碑网创始人,现转身成为“新天使”之一的李治国。 阿里“二进宫” 几乎所有的创业故事,在它成功之后都可以扣上“传奇”的帽子,但在当时也可能只是一念之差。 1996年,大学毕业的李治国在老家河南的一家外贸公司里担任经理助理。虽然专业学的是外贸英语,但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又自学了部分编程技术的他曾试着创办过一家B2B网站“中华商贸港”。 彼时,他从报纸上看到一篇关于马云的专访,立即对这位同道中人心生好感。在将一篇畅谈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和经验的万字长文发到阿里巴巴公司邮箱并很快受到客服回复后,他难以抑制对这家公司的喜爱,决定放弃在郑州的工作,只身奔赴杭州。1999年12月16日,他成为了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 因为专业对口,又热爱互联网,李治国在加入阿里巴巴后就一直被马云委以重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便是他在时任产品部经理期间,主导开发了阿里巴巴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诚信通”。 按理说,处在如此境遇之下的人很难会被激发起强烈的创业冲动,但“骨子里还是想创业”的李治国告诉南都记者,后来成为口碑网最主要的两项业务之一的租房,是他1998年在郑州时就想到的创业方向。这一需求,在他只身来到杭州之后更有了强烈的亲身体会。另一方面,在阿里工作时屡次与同事在餐馆遭遇到的不愉快经历,也让李治国决心以互联网的方式,将其公之于众。 客观来讲,“本地生活消费”的确是一个市场想象力巨大的创业领域。而在阿里巴巴的工作经历也告诉李治国,要想把一个网站做大,关键并不在于把产品做得多深多透,而是选择一个巨大的市场,以信息整合作为切入点,在与上下游的合作之中获得收益。 2004年6月,李治国从阿里巴巴离职,与另两位合伙人总共凑了8万元启动资金,在杭州城西租下一处民居,开始创办口碑网。因为有了之前创立“中华商贸港”的教训和在阿里巴巴的历练,口碑网成立的第一年,仅仅亏损一万元,并积累了10多万会员。 这时,马云的夫人也是李治国在阿里巴巴时的顶头上司张英知道他创业的情况后,“马上把200万元打到我账上,甚至没有签订任何协议”。 2006年,口碑网三岁,已在全国2800多个县市开设平台,积累下近100万餐饮商户信息、超过100万条评价和近500万注册会员。此时,马云找到李治国,希望他和口碑网重新加入阿里巴巴旗下。尽管三年的增速很快,但李很清楚,本地生活消费类的社区需要很长时间的运营和维护,选择外部的V C机构可能会打乱网站本身的发展节奏,于是在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战略投资口碑网,李治国再次回归阿里巴巴,也将张英的200万借款原封不动地还给了她。(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此后,2008年6月,雅虎中国与口碑网合并,李治国出任雅虎口碑商务运营部资深总监;2009年2月,调任阿里巴巴云计算中心资深总监,负责数据平台部和服务运营部。2010年9月,李治国选择了再次离开阿里巴巴。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