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威:刚刚开始的中国的量化投资
迄今为止,在量化投资的世界里,由华人掌管的最成功基金之一是巴克莱亚洲(除日本)市场中性股票投资基金。这只基金的规模从一开始的2亿多美元成长到后来的15亿美元,且业绩表现突出。
如今,先后担任巴克莱亚洲基金经理的3位华人都已经回归中国,分别成为国内3家基金公司的量化投资负责人,他们是富国基金的李笑薇、华泰柏瑞的田汉卿和景顺长城的黎海威。其中,黎海威是3位量化高人中在巴克莱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位。现在,他即将启动他在国内的第一个量化投资产品——景顺长城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在他看来,中国A股市场量化投资刚刚开始,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黎海威,毕业于美国罗德岛大学及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和金融工程学硕士,CFA,具有10年海内外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验。曾在美国贝莱德集团主动股票投资部担任量化基金经理、副总裁,后在香港海通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量化总监,管理过量化指数增强基金、130-30基金、市场中性基金。2012年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任量化及ETF投资总监。
2004年,黎海威从美国密歇根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硕士毕业,获得了进入量化投资行业最前沿的机会。当时,已经在ETF领域获得空前成功的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BGI)正积极扩张其主动投资领域,并向亚洲市场大步迈进,大量招兵买马开拓香港和新加坡市场。这样一份在顶级投资机构里研究亚洲市场的工作是海外留学生梦寐以求的。黎海威回忆,当时他很希望有一天能把量化投资运用到A股市场。而BGI非常注意运用本土化的人才,希望亚洲及新兴市场相关组合的投研人员都来自对应的市场。身为华人,同时在国内和海外接受过顶级金融教育、拥有扎实数量化基础的黎海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BGI量化主动投资部,担任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的模型经理,负责这两个市场量化模型的开发工作,并管理香港、新加坡市场两只市场中性基金。
几年历炼下来,黎海威成为建模高手。除了香港、新加坡市场的量化模型,从2006年开始他还开发建立了泛亚洲和全球新兴市场模型,并参与这两只基金的管理。2007年初,BGI为QFII投资做准备,组建大中华投资团队,成为海外第一家建立A股量化模型的投资机构。此时,黎海威也实现了当初加入BGI时的梦想,在其后的4年时间里,开发出A股量化模型并使之成熟起来。
在黎海威建立的几个模型中,香港市场中性组合的业绩赫赫有名,长期表现优异,尤其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使其名声大噪。2007年下半年,整个量化基金业因金融危机的影响,流动性面临极大挑战,当年的业绩表现普遍不佳,而BGI旗下的量化绝对收益基金——32Cap成为当年知名量化基金中仅有的两只取得正收益的基金之一。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