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投人物动态 > 熊晓鸽:文化创意产业“猎手”

熊晓鸽:文化创意产业“猎手”

2016年04月29日 10:50    网站管理员811

  “我前两天刚刚谈好一部电影的投资,现在还不能具体透露,肯定是影响很大的电影,有名导演名演员参与。”1月8日,熊晓鸽告诉记者。

 

  在因个人情结首次“触电”投拍《高考1977》之后,熊晓鸽这位手握25亿美元风投资金的资本大鳄开始频频涉足电影业,投资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投资杂志《时尚》集团、投资创意类公司青蛙设计、投资电影院线保利博纳……近年来,IDG的触角伸向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领域。用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自己的话说,他是国内风投界对文化企业投入最深的一个人,而且会继续深入下去。他一直认为,在中国做文化创意产业有很大空间,但投资也需要掌握艺术法则。

 

  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熊晓鸽自认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投资了一部名为《高考1977》的电影。这是一次不为经济回报的投资,也是让他觉得得到回报最大的一个投资。这也是他首次试水电影产业。

 

  谈及首次“触电”,熊晓鸽表示起源于一名1977级高考考生和一名1978级高考考生在上海电影节上的相遇。前者是熊晓鸽自己,后者则是上海电影集团总裁任仲伦。

 

  “2008年的上海电影节上,我遇见了任仲伦,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语言。偶然谈起我们这代人的求学经历,感慨之余一拍即合,约定共同投资拍一部电影纪念高考恢复这件伟大的事。”熊晓鸽说。马上,任仲伦追问熊晓鸽打算投多少钱,熊晓鸽也爽快回答:“不管多少钱,我一定投一半。”

 

  不久,任仲伦真的寄来了剧本和协议书。熊晓鸽只粗粗看了一遍,电话里提了几点意见,就大笔一挥,签下了投资协议书。

 

  “在我不短的投资生涯中,这是惟一一次没做任何市场调查、没做任何风险评估的投资。”熊晓鸽直言,因为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次投资与金钱无关,与回报无关,它是来自心底的愿望。

 

  1977年,熊晓鸽是湖南湘潭钢铁厂刚出徒的电钳工,从工厂广播中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时,他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本能地觉得“机会来了,一定要试一试”。于是,他捡回阔别多年的课本,开始以拼命三郎的方式夜以继日地复习备考。不久之后的放榜,让熊晓鸽从50米高的工厂楼梯“飞一般”下来。这个幸运的电钳工,被录取为湖南大学第一届外语系学生。

 

  《高考1977》讲述了一群在北大荒扎根8年的上海知青得知高考恢复,想方设法参加考试,最后成功考上大学的故事。这其中满是“熊晓鸽们”的身影。他还给自己开了个“小灶”,当年父母送他上大学前拍的纪念照被成功塞到了影片结尾时一系列老照片当中。照片里的他,笑容灿烂。

 

  “说起来,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几乎人人都有一段披荆斩棘、排除万难的求学经历。”这种共同的经历和情感,让《高考1977》牢牢抓住一批观众的心。

 

  去年4月3日,电影如约上映。同期大片有《东邪西毒(终极版)》、《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竞争激烈,但《高考1977》的票房却一路领跑,最终票房高达3019万元。

 

  票房大捷的同时,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的《高考1977》还难得地赢得口碑,甚至被称为20年来最好的国产片之一。去年的电影华表奖颁奖礼上,《高考1977》获得最重量级奖项——优秀故事片奖。

 

  “拍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赚钱,但是却赚了钱。”熊晓鸽说得很轻松。

 

  继《高考1977》之后,去年熊晓鸽又投资了《未来警察》和《胡同的阳光》两部电影。他透露,“我们现在一共有四五电影项目,其中两个都有很大的影响力”。

 

  中国电影票房成绩连年“井喷”,去年已经收获62亿元。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童刚也表示,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华谊兄弟的创业板上市,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其中的机会,各路资本纷纷涌入电视市场,都想从电影产业这块“大蛋糕”上切走一块。

 

 “我们不是看到电影票房成绩好就开始投资电影,投资项目选择中的学问很多,毕竟真正优秀的导演还不是很多。”熊晓鸽说。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