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投人物动态 > 双面角色推动兴业太阳能

双面角色推动兴业太阳能

2016年04月29日 10:55    网站管理员811

2008年6月,博润投资以境外基金角色,在兴业太阳能IPO前夕投资200万美元,后者于2009年1月13日在香港主板逆势上市(代码0750),发行价1.05港元,融资1亿港元。

 

2010年4月,已经上市退出的博润投资又一次充当财务顾问角色,协助策划闪电配售,融资2亿港元,融资额是IPO的两倍。

 

被投方: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

 

专业建筑工程公司,主要从事传统幕墙工程,以及薄膜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和安装。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涉及将光伏技术与楼宇、建筑物的建筑设计相结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使用,同时生产和销售太阳能产品。

 

投资方:博润投资

 

成立于2001年8月,是由一批在北美金融领域工作多年的精英联合国内数家民营产业巨头共同创办的富有北美特色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私募融资、海外上市、跨国并购、资产管理、私募股权投资等高端金融服务。2006年以来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已完成17支“博润系”股权投资基金的募集,投资项目30余个,并通过境内外资本市场已实现了部分项目的退出。

 

马志伟介绍:

 

博润投资执行董事、新兴产业执行合伙人,清华大学材料工程和科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数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曾任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道富银行风险控制部门副总裁。作为清华大学华商研究中心的客座研究员,他经常和海内外的华人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积极总结华商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思想。曾受邀在清华大学、中国银监会和贵州省金融办公室等机构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专题报告。

 

博润投资特点:

 

特点一——“海归”。创始人胡志斌及两位合伙人潘军和马志伟均在海外学习工作多年,然后回国创业。成立十年来,骨干团队始终保持海归与本土1:1的比例。

 

特点二——“草根”。在创立和加入博润之前,几位合伙人均效力于全球顶级金融机构,属于“正牌”金融家。加入博润后,他们亲自深入一线,足迹遍布四五千家中国企业,成为不折不扣的“草根”金融家。

 

特点三——“军团”。2007年博润投资以厚实的基础进入私募基金领域,前三年一口气成立了10支博润系列基金,遍及10个城市,近两年势头不减,2011年已在筹划设立第18支“博润”系基金。

 

胡志斌钟爱毛泽东战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12年博润系基金总数量可能超过20支。

 

特点四——“稳健”。熊市做投行,牛市做基金,市场趋势精准预测,投资策略有效调整,为投资人创造最大化收益。公司业务贯穿整个金融领域,资源能够进行迅速调配,不管是熊市还是牛市都能有效控制风险,获得稳定增值的收益。

 

《南方企业家》(以下简称“《南》”):你们为什么看好太阳能行业?

 

马志伟(以下简称“马”):第一,煤炭、石油等能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需要上亿年沉淀,替代能源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前景可以预见。

 

二,投资有一个原则:经济往上走的时候,投上游(因为终端供应不够,上游涨价);经济往下走的时候,投下游(因为原材料降价,有利于下游降低成本)。2008年经济不景气,太阳能最核心的原材料多晶硅的价格降下来,对控制成本是有利的,而消费终端波动并不大,火车站等建筑工程都需要安装太阳能玻璃幕墙。

 

《南》:在太阳能行业里,为什么选择兴业太阳能?

 

马:第一,当时国内太阳能企业不多,几个龙头都在广东,兴业太阳能虽然在传统玻璃幕墙里不是最大的,但在太阳能玻璃幕墙这个新兴领域里位列前几名,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具有建筑领域一级或甲级资质,拿下了广州体育馆、亚运会等大型工程订单;另一方面,太阳能技术强,公司搞建筑起家,但把太阳能产业链做到了最后一环。它承担了北京奥体馆等标志性建筑的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2010年被评为中国首家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示范企业”。

 

第二,管理运营良好。团队做事扎实、稳重,直到现在,仍然是强于业绩。

 

《南》:你们2007年就完成了兴业太阳能的投资报告,为什么到2008年年中才投?

 

马:2007年接触时,我们判断太阳能行业过热。太阳能是一个波动剧烈的行业,好的时候上天,不好的时候下地,2007年、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处于上行周期,2008年下半年转冷,2009年又是一波上行周期,2010年又很快进入下行周期。大节奏不能搞错,所以我们关注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选择在太阳能行业刚好由热转冷的时期(2008年6月)进去,投资200万美元。

 

在我们进去之前,已有投资人看好并参与了兴业太阳能,包括智基旗下的智龙基金,华鸿创投旗下的Hua VII以及Asset & Ashe Management Limited旗下的Asset & Ashe等。

 

《南》:前面已经有了几家投资者,又是在IPO之前,企业为什么还让你们进来?

 

马:其他几家基金都是外资基金,对境外上市及运作具有优势,但我们扎根于国内,长期服务于民营企业,对于民营企业的成长路径与需求比较了解,能够给企业提供更为及时、深入、实质的增值服务,与其他基金有很好的互补性。

 

我们的基金布局本身包含了境内、外两个平台,比较灵活。兴业太阳能是红筹结构,所以是由博润系境外基金博润亚太参与投资。

 

企业需要的公司治理、后续融资等服务,也是我们所擅长的,且我们的理念是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兴业太阳能上市前后,我们都与公司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其提供了上市、上市后再融资等资本运作方面的核心分析与建议。

 

《南》:前期的几家投资者同意你们进来吗?

 

马:香港的上市规则比较灵活,上市之前,只要看好都可以进来,但有可能跌破发行价,风险自己承担。如果在国内,就难以操作了。

 

《南》:你们在2007年底和2008年上半年两度实地考察企业,分别考察什么?

 

马:第一次考察,我们最关注的是创始人与团队。创始人是否有激情、有诚信,团队是否有执行力。

 

我们跟老板刘红维面对面沟通交流,再结合外围了解,最后形成总体印象和评价——他为人低调,是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里的创业优秀分子,曾为人师表,具有较好的诚信度。他将传统工程队打造成掌握新技术的工程队,还进入了国际市场,这显示出他和团队在幕墙及光伏建筑一体化领域优秀的销售、执行等综合能力。同时,他也是一个懂得分享的老板,核心骨干都有股份。

 

另一方面,我们到生产一线进行了考察。了解生产管理基本流程,如产供销、存货等,也了解中层管理和一线员工的士气。我们喜欢随走随聊,这个很重要,有时候上面说得很好,下面执行跟不上,会直接影响公司发展。

 

第二次考察,更多的是对行业走势的讨论与判断。我们邀请了我们的客户上游多晶硅的老板,一起到兴业太阳能公司,与刘红维和他的团队共同探讨行业发展前景,上下游的感受等。得出的结论是:上游危险,下游安全。

 

  《南》:2009年初刚好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IPO?

马: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到2008年4季度,香港证券市场的上市、融资活动基本停了。而当时,兴业太阳能已经走完了香港证监会的聆讯,公司面临一个艰难的决定——究竟要不要IPO,如果不要,就要等下一次聆讯了。公司高管与投资人开会讨论,当时有两派观点:一派观点是要IPO。我们支持的理由是金融危机中流动性压倒一切,企业的死亡都不是缺钱,而是流动性不够;另一派观点是,等待好的时机再IPO。最终,公司还是选择了先上市获得流动性。

 

 《南》:2009年1月13日IPO,上市跌破发行价,对你们有压力吗?

 

马: 兴业太阳能IPO的发行价1.05港元,超额认购,发行很顺利。但1月底跌到8毛4,跌破发行价,跌幅15%,当时的市场环境非常低迷,不能说完全没有压力,但我们对于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非常有信心,认为跌破发行价只是暂时的,而且国务院2008年底宣布的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对兴业太阳能亦是利好。

 

2009年3月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出台,太阳能赫然在列。公司股价开始攀升,此前,一直在1块左右盘整,3月中旬,股价回到发行价之上,并逐步进入上行通道,4月7日,财政部和住建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股价加速上涨,到5月底上涨至5元。

 

在香港上市的好处之一是锁定期短,投资回收快,我们从投资到退出,一年左右完成,获得了不错的回报收益。

 

  《南》:2010年初,兴业太阳能进行了闪电配售,你们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马:因为是在金融危机期间IPO,发行价非常低,只融了1亿港元,真正融资是这次闪电配售。闪电配售,就是预计股票上升,在上升途中向熟悉的人配售股票(类似于定向增发),一般由控制人、大基金和投行接盘。闪电配售时间短,打的折扣比较大。

 

我们扮演的是财务顾问的角色,为公司提供了专业的分析与建议。成功配售的操作取决于几点,一,对公司业绩准确预测。二,有机构愿意且有能力接盘。三,大势不是很差,要在经济上行期间做。

 

《南》:后期有什么计划?

 

  马:现在,经济形势再次探底,兴业太阳能股价3-4块,市盈率只有4倍,股票非常便宜。形势好转后,市盈率8-10倍很正常。因此,我们认为未来存在拆股(国内一般叫送配)的机会,如将现在的5亿股本拆分为10亿,加大流动性,因为股本太小,基金不好进货。同时,我们认为公司可以考虑兼并收购,金融危机中有不少低估的资产,抓住机会壮大自己,如果资金不足,可以考虑再做一次配售。

 

马志伟的求学、从业经历跟董事长胡志斌非常类似,两人都系出清华,胡志斌是温哥华清华校友会创始人,曾任职于加拿大最大的金融机构——皇家银行财务金融集团和汇丰银行,马志伟是波士顿清华大学校友会会长,曾任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道富银行风险控制部门副总裁。在公司,大家喜欢称马志伟为“马博士”。

 

在投资理念方面,马志伟跟胡志斌比较趋同——极其稳健,注重控制风险。他认为,投行毕竟是财务投资人,最根本的要看能否给投资人带来回报。考察企业时,他要求反复调研,考核盈利水平和健康程度。

 

专注的企业是马志伟非常认可和欣赏的,踏踏实实在本行业耕耘,好好修炼内功,因为到最后大家比的还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要四处出击搞多元化,“来得快的东西,去得也快”。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