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招商单祥双
在不同的场合,我都会听到企业家或投资人谈论巴菲特。许多人说起这位传说中的股神、盖茨的好朋友、慈善晚宴的常客,总是怀着仰视的心态。“中国的巴菲特”,一般来说是一个强烈的褒义词。当然,人们有时也把这一词汇视为一种调侃,因为中国的资本环境,似乎不具备长出巴菲特的土壤。
但这是我第一次听人这样轻松地谈论巴菲特。说话的是中科招商投资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招商”)董事长兼总裁单祥双。他穿着剪裁合身的休闲西服,戴一副圆框眼镜,拿一顶米色的礼帽,颇有些像文艺范十足的导演。为了表明他的严肃性,他还特意加了一句:“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过去15 年,说出来的事情,每一件最后都兑现了。”
2015 年3 月,中科招商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原本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90 亿元,最后募集资金达120 亿元。在新三板这样一个只允许机构投资者参与、主要上市群体为中小微企业的板块,120 亿元的超额募资,有着极强的爆炸性效应。中科招商也成为新三板最耀眼的公司之一。
中科招商上市时,正是A 股最为疯狂的时期。你当然可以说,当所有人沉浸在“国家牛市”的幻觉中,公司获得较高估值,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在高点融资,本身即是财技高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中科招商的“大手笔”才刚刚开始。
7 月,市场风向急转直下,中国A股遭遇断崖式下跌。此前所有被热捧的概念,都烟消云散了,此前所有支撑股价的题材,都荡然无存了。一次次救市措施落空以后,股民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景破灭了,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字:“逃”。
最是凄风苦雨时,中科招商逆市而上,从7 月到8 月,连续举牌16 家上市公司,包括:朗科科技、天晟新材、三变科技、鼎泰新材、大连圣亚、北矿磁材、祥龙电业、国农科技、海联讯、沙河股份、设计股份、宝诚股份、丰乐种业、赞宇科技、宁波富邦、绵世股份。
这些公司的市值均偏小,其中10 家公司的市值在30 亿元以下,只有设计股份一家市值超过50 亿元。大多数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甚理想,业绩出现下滑或亏损。股权结构上,这些公司高度分散,中科招商以较小的持股比例,就能成为第一或第二大股东。“我们选择上市公司的标准,就是盘子小,主营业务发展遇到困难,需要被整合。只有遇到困难的上市公司,才会跟你合作,没有遇到困难的上市公司,觉得自己还行,不会愿意跟你合作的。” 单祥双说。
他的目的是成为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是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通过打造上市公司集群,构建内生的“投融管退”闭环。中科招商目前在投企业超过400 多家,许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日后可以择机注入上市公司。“IPO 关闸,注册制遥遥无期,我们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形成闭环。即使资本市场一直关着,对我们也没有影响,因为有上市公司平台。全中国的PE 机构,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持有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后,市场继续下行了一波。但单祥双不以为意:“我们不看重股票的短期浮盈浮亏,看重的是上市公司长期价值的培育。一个上市公司,时间拉长至5 年到10 年,市值可以成长10 倍到20 倍,短期涨跌10% 到20%,对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客观说来,如中科招商这般大规模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是需要时间与机会的。即便大盘长期低位运行,但成交量小,想在二级市场买到足够多的股票,也比较困难。只有大盘暴跌,才是拿货的好时机。股价大幅下跌时收购,亦属低位拿货。市场行情较好时,一旦收购股份触及5% 的举牌红线,就必须公告,股价很有可能上涨,从而加大收购成本。
单祥双将此逆市举动称为“阳光举牌”。8 月份,他在视察中科招商广州公司时说:“这次举牌,而且是比较高调的举牌,我当时想的不仅仅是创造经济效益的问题,更想到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员,如何在资本市场最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这体现出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豪情壮志。我在朋友圈写道:‘有钱做多,没钱唱多’。市场的空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舆论的空头。唱多祖国,人人有责。”
9 月,中科招商宣布了更为激进的再融资计划,决定定向募集300 亿元。这些资金,一方面用于继续收购上市公司股份,一方面用于收购优质项目。中科招商的目标,是在未来5 年继续增持50 家上市公司。
300 亿元的融资计划,是结合这次股灾形成的决议。单祥双认为,资本市场跌出了新机会。中科招商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产业布局和上市公司集群布局。“一些上市公司遇到困难,主营业务没有成长性,天天萎缩,日子越来越难过。有的公司股票质押出去了,股价下跌,面临被强平。300 亿是一个更加宏大的拯救计划通过拯救上市公司,改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真正构建牛市的基础。我们跟别的PE 机构不一样,别的机构是博取资本或投资的价差,我们是为了做有持续竞争力的产业。”
至于如何对这些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动手术,他引用了近期领导人讲到的“两 鸟论”。也就是对做的不好的公司“腾笼换鸟”,对其业务、人才、机制进行重组、置换、调整。对做的好的公司“凤凰涅槃”,对接好的项目和资源,把公司持续做强。
中国资本市场出现过不少翻云覆雨的大玩家,这个系那个系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单祥双认为,中科招商最大的优势不是资本优势,而是产业优势。“我自己现在投资了400 多家公司,之前成功上市的有五六十家,还有很多被并购退出的公司,很多产业是我们从小孵化培育起来。我们本身就是一个创业公司,从零起步,现在市值超过千亿元。
早在大学时代,这位1967 年祖籍在山东单县的投资人就有了创业的想法。还记得1988 年6 月底的一天,厦门大学外面的海滩上,他和同学们席地而坐。正是毕业季,他们很快要奔赴全国各地,大家喝了不少酒。一位同学问单的职业梦想是什么?他脱口而出:做个企业家。“1988 年,能提出做企业家的人太少了。那时候分配,第一志愿都是国家部委,然后是央企,最后才是地方单位。但我在校园里读了许多世界500 强公司及企业的传记,一直有创造财富、产业报国的梦想。”
从厦门大学会计系毕业以后,他没有进入企业工作,而是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获得社科院商业经济专业硕士学位以后,先是在国家教委和国家交通部系统,然后进入招商局集团(北京公司)以及招商证券工作。从有创业想法开始,到真正开始创业,过了13 年。
2001 年元旦过后,单祥双带着6 个人走进位于深圳蛇口的新时代广场27 楼,谓之“走进新时代”。他们创立的中科招商,是一家本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也是中国首家经政 府批准设立的大型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专业管理机构。
第一次总裁办公会上,单祥双对坐着的同事们宣布:“未来10 年,我们管理的基金规模要超过100 亿元。”话说完,大家哄堂大笑,都觉得他在开玩笑。“当时还不叫PE,叫创业投资,整个中国的创业投资,总共才93 亿元。所有人都认为我的目标不现实,我们是这么小的一家公司,可以说排在行业末尾。” 现在,中科招商管理的基金规模超过了800 亿元。
他认为真正超越巴菲特的人,不是那些炒股票的私募或公募基金。“巴菲特本质上是做产业投资的,不是炒股票的,中科招商类似巴菲特的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不同的是,巴菲特面对的是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我面对的是一个新兴市场。伯克希尔· 哈撒韦公司通过投资优质上市公司,随着优质上市公司的成长,自己从青苹果变成金苹果。中科招商则是收购不好的上市公司,通过主动性管理,使其变成好的上市公司。因此投入的成本更小,获得的收益更大。”
如果不是登陆新三板,并且大半年来动作连连,大家可能不太知道中科招商这家PE 机构,知道最多的还是鼎晖、凯雷、KKR、淡马锡这些老面孔。单祥双将此归因于公司一贯的“三低”文化,也就是“低声说话、低头做事、低调做人”,因为“做股权投资的,没有必要张扬,组织资金也是定向募集,不是向全世界募集”。他觉得相比同行,他的优势在于格局与视野:“能在国难的时候救市,产生这么大影响,是因为我喜欢做宏观和全局性思考,始终把企业和国运结合。”
作为一家本土PE 机构,中科招商的业务模式自成特点,换句话说就是“接地气”。根据其公开转让说明书,公司管理的100 多支基金中,超过50 支基金存在出资来源于政府引导基金或其他国有性质机构的情况。
在募资环节,中科招商曾经对中国的LP 做过分析。国外的LP 主要是大机构、社保及金融机构,但中国对金融机构与国企资金进入PE 管制严格,社保基金配置PE 也是后来才有的事情。然而,乡镇企业与民营经济发展,造就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家,他们的资金,需要共享中国经济的高成长。得出的结论是,投资人就在中国的村村寨寨。
中国经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各地都想肥水不流外人田,既不希望本地资金流到外部,也不希望本地的好项目,被外面的资本独占。为此,中科招商采取全新的募资模式,把基金和团队建在当地,把资金投到当地,破解了地方保护主义难题。这的确是独辟蹊径,因为大多数PE 机构的基金都设在大城市。2009 年到2011 年,在这PE 的黄金三年,中科招商设立了100 多支基金。
投资标准方面,对于初创型公司,中科招商的要求算得上简单明了,就是“三强”:一把手强;产品技术和盈利模式强;市场走强。符合“三强”标准的企业值得投资,否则不值得投资。“西方的创投机构,搞一堆材料,各种理念模型,其实没有用。”对成熟企业,中科招商主要考虑“三性”,即“风险可控性、上市可行性、业绩持续成长性”。
他对知行合一的理解,是“你真正理解了一个事物,一定会那么做,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如果没有那么做,说明你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位资本大鳄,认为自己已经可以穿越恐惧,遵从逻辑和理性投资,并且不为外界和情绪所影响。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