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投人物动态 > 博时基金江向阳

博时基金江向阳

2016年05月09日 06:04    网站管理员81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年会暨资产管理高层论坛于3月30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召开。

 

本届年会围绕"开启全球化新征程"这一核心主题,纵论新常态下资产管理的双向开放,畅谈全球资产管理业的新格局、新发展,把握国家战略发展重要机遇,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

 

  博时基金总经理江向阳在会议上表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基金业的发展必须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总体方向,紧紧把握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主线,紧紧把握投资者需求,一是要认识清楚投资主线,不断提高投资能力,提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提高投资业绩;二是抓好基金产品创新,比如资产证券化、产业并购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源参加“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盘活社会存量资产,积极参与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三是忠实履行受托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开启全球化新征程”的论坛,刚才,各位领导和嘉宾的精彩演讲,让我很受启发!近年,中国基金业发展势头是迅猛的,截至2015年末,仅公募基金总规模已突破8.3万亿元,特定资产管理和专户子公司业务规模已达到12.6万亿元。但基金公司也存在同质化发展、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基金创新总体乏力的问题。基金行业下一步该怎么发展?这是摆在全行业同行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目前,中国基金业正在变革中重构生态版图:混业竞争和基金全球化在给行业带来机遇和活力的同时,也对商业模式、思维方式带来了冲击。借此机会,和大家一同探讨当前市场形势下,对行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基金行业发展要根植于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环境息息相关,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息息相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近年来,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经济体复苏低迷,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全球贸易延续萎缩态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金融市场波动不定,国际机构纷纷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一月下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新《世界经济展望》,再度下调全球经济预期,预计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3.4%,2017年增长率为3.6%,较去年10月时的预期均下调了0.2%。过去一年内,IMF已三度下调全球经济预期,情况较为罕见,可见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正在面临深刻的转型升级。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以及供给结构优化和消费升级导致的问题亟需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当前,中央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改革主题,推动结构性改革,重点是“一升一降”,即产业要升级,但要降低过剩产能。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同时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形成发展的“双引擎”,这是经济转型的关键之一。这几年通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产生了许多新业态、新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也为传统产业改造提供了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中国经济能够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经济发展提升方面取得成效。

 

  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基金业的发展必须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总体方向,紧紧把握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主线,紧紧把握投资者需求,一是要认识清楚投资主线,不断提高投资能力,提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回报,提高投资业绩;二是抓好基金产品创新,比如资产证券化、产业并购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源参加“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盘活社会存量资产,积极参与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三是忠实履行受托责任,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几个讨论的问题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带来的“全球化”机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国内投资者境外配置资产的“走出去”需求已经启动,并将持续增长。多年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市场利率较高、人民币持续升值等背景下,居民境外配置资产的需求受到抑制。2015年以来,上述因素发生了明显变化。

 

  首先,居民财富不断积累导致的全球资产配置需求。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资本的投资回报率下降,国内股市波动加大,资产收益率普遍出现下行。大量国内机构客户、高净值客户在寻找新投资渠道。

 

  第二,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导致的分散避险需求。人民币结束了近十年单边升值,汇率波动幅度加大。由于上述风险因素,国内居民已经开始增加资产的海外配置,分散国内投资风险,以实现未来财富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境外机构对中国境内证券投资需求增长潜力巨大。

 

  第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经济体。2015年,我国GDP超过10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约为15.5%。虽然我国GDP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考虑到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未来仍将是全球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的重要市场。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引发全球投资者的配置需求。境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市场的限制大幅放宽。去年11月,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篮子,今年2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允许境外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主体从原来的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港澳地区人民币清算行、境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参加行等三类机构扩展到中长期机构投资者。

 

  第三,中国A股纳入全球指数引发的全球投资者配置需求。目前,外国投资者持股市值仅占A股1.5%左右,增长空间非常大。春节前夕,外汇局修改QFII法规,大幅增加QFII额度和资金汇出入的便利,A股纳入MSCI、富时等全球基准指数的技术条件已基本具备。下一步,随着基金互认、深港通、QFII&RQFII改革等开放政策的推出实施,预计未来1-2年内A股将纳入全球指数,进入境外机构的全球资产配置,届时仅被动配置A股的境外资金估计将达到1.4万亿人民币。

 

  面对“全球化”的业务机会,既要立足当下,占据市场先机,也要着眼长远,建设全方位的跨境投资业务平台。目前,博时基金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股权、债券、指数等不同收益、风险、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

 

  当前,资产收益水平不断下行,资产荒的现象会持续相当长时间。投资者寻找风险收益比相对好的投资产品,以及转型金融机构资产配置需求日益迫切,这对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产品开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管理机构作为专业投资者,应通过深入研判市场形势,把握经济新常态下资本市场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努力化解资产荒难题。一是由于金融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中低风险的绝对收益类产品和收益增强型的流动性管理产品将在中长期受到市场青睐,要积极提升大类资产配置能力,开发多资产多策略的绝对收益产品;二是紧密服务实体经济,运用金融技术创新,盘活存量资产,为各路资本提供可配置的金融资产,也为实体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服务;三是密切关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深入推进所带来的各类潜在投资机会,服务实体经济转型,促进产融结合,提升逆周期运作和资源整合能力,积极参与并购重组业务;四是把握好跨境投资在全球进行资产配置的市场需求以及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认为,有真实增长逻辑的新兴产业和有稳定回报、改革红利、升级预期的传统产业,都有着资产配置和投资的良好条件。

 

  公募基金规模呈现迅速扩大之势,截至2015年末,我国公募基金规模突破8.3万亿,与2014年同期的4.4万亿相比,规模增长接近一倍。今年前两个月,公募基金规模为7.7万亿,其中,货币基金占比达58%。同美国共同基金业相比,我国公募基金产品结构明显呈现“倒三角”的形态,美国权益类基金和固定收益类基金的规模比为6:4,而我国为3:7。细分类型来看,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由2007年的91%,萎缩至2015年年底的35%,而货币基金的规模占比则暴增至55%。我国QDII基金规模占比仅为0.67%,而美国海外股票投资则高达13.24%。股混型基金和QDII占比过低,在行业利润率增长乏力的同时,也直接阻碍着中国基金行业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

 

  公募产品结构不合理,权益类产品总体业绩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基金投资范围的拓展,基金发行注册制的实施,各公司将在产品研发上展开激烈角逐,基金发行数量大增,基金产品线日益丰富。建立宽泛的产品线并不难,关键在于产品线的竞争力。我们始终认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事关基金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全局,必须高度重视。

 

  在基金全球化进程提速和资管行业竞争全面化的双重背景下,基金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截至2015年底,中国境内共有公募基金公司106家,取得基金管理资格的券商9家,保险资管机构1家。已递交材料,排队待批的公司30余家。随着新的竞争者竞相涌入,券商、保险和互联网背景的各类资管机构群雄逐鹿,基金公司战略选择和业务转型的压力陡增,行业已经进入到综合资管能力、业务创新能力和布局扩张能力全面比拼的剧烈分化发展阶段。有的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资管行业全业务链经营,力争领先的竞争优势;有的公司则坚持专业化的发展路线,专注于发展某一业务领域,从而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有的公司大力推行股权激励和事业部制改革,通过灵活的管理机制吸引人才,激发团队创造力,成为不容小觑的后起之秀。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