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魂商才熊晓鸽
人如其名。他的性格如浣熊般敦厚温良,但在风险投资界却拥有北极熊般的能量,更是引领中国风投潮流的一只“清晨信鸽”。他就是熊晓鸽,全球最负盛名的风险投资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全球副总裁、亚洲区总裁。
作为一个在国内风险投资界堪称“教父”级的人物,熊晓鸽在其逾20年的风险投资生涯中,促成了70多家企业顺利上市,在中国创造了将近400位千万甚至亿万富翁,成为许多中国商业王者背后的男人,其中不乏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等中国网络天之骄子。
熊晓鸽是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留学潮中最早一批到美国的中国学生,但他无疑是这一批精英中的佼佼者。有意思的是,他留学的波士顿大学是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的翘楚,已有22位普利策奖获得者,该校的最高荣誉“杰出校友奖”一直授予文化领域的杰出人士。不过,熊晓鸽却成为第一位因在“风险投资”领域的杰出成就而获此殊荣的波士顿校友。
追新逐奇是风险投资家的每日功课。这几天,熊晓鸽一直在关注国内页岩气招标的消息。这一次,他看中了“页岩气”能源革命中蕴藏的巨大机会。
“页岩气,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我们两年前就在美国投资了一些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企业,以后我们还要将这些技术用在中国的页岩气领域。”熊晓鸽如是说。
北京,建国门外中粮大厦,毗邻长安街,西瞰金融街。从6楼俯瞰窗外,路上车水马龙,IDG中国总部办公室即坐落于此。而十多年前,这里远没有今日的繁华和喧嚣。
1992年,邓小平南巡,奠定了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但当时并没有太多人体会到其中的深意。不过,熊晓鸽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机会。如今的IDG已成为国内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回忆当年,熊晓鸽仍无限感慨。
1991年,熊晓鸽出国5年后首次回国,并且第一次来到深圳,当时的特区充满了创业的激情。在这里,他碰到了很多湖南大学的同学,“很多人都想来创业,”熊晓鸽被他们的创业热情所感染,“我说你们应该去找VC。”但令他吃惊的是,当时竟然没有一个人听说过VC是什么。
熊晓鸽立即向总部汇报,要在中国发展风投业务,他的想法得到了IDG创始人、董事长麦戈文的大力支持,麦戈文也认为中国经济将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当时,嗅到中国机遇的不只IDG一家。1991年,一些国外的大牌VC也曾来到中国考察,但是与熊晓鸽的乐观不同,他们看得十分黯淡。
“中国连招聘一个可以用的MBA都没有,”一家国际大牌VC如是说,“中国市场也没有风投的环境。”正是这一错误的判断,使许多国际大牌VC失去了最早布局中国的机会。 而熊晓鸽不这样认为,由于从1988年开始就在美国以《电子导报》(Electronic Business)记者的身份活跃在硅谷,采访过众多的创业者和风投公司,所以他对风投的运作模式有比较清楚的了解。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美国成功的风投模式,一定可以在中国成功复制。于是,在熊晓鸽的推动下,IDG开始在中国谋篇布局。1992年,熊晓鸽开始了在国内长达20年的投资之旅。
万事开头难。1992年,在中国没人知道风投,没人了解风险投资。
熊晓鸽去一家企业谈投资,因为大家都不懂什么是风险投资,解释起来也就颇费口舌。“当时我也很年轻,又是一张娃娃脸,说半天人家都不相信,觉得我们就像一家皮包公司。” 有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对熊晓鸽说,“小兄弟,我看你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看起来也没有什么坏毛病,我相信你不是骗子。不过,你要给我这么多钱,等我把企业做好了,你还要退出去,你这不是傻吗?”
这让熊晓鸽深刻地意识到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风险投资,于是,他决定在深圳举办一个风险投资论坛。不过,广告也做了,消息也发出去了,报名的人却寥寥无几,熊晓鸽心里凉了半截。正好当时计算机很火爆,熊晓鸽决定赶一下“时髦”,将论坛改名为IT投资论坛,“结果一下子来了很多人。”
为筹办这次论坛,熊晓鸽花了不少心思。不仅邀请了不少国外风险投资大腕,还请来了IDG创始人麦戈文,更重要的是,他还请到了时任电子工业部主管计算机的一位司长。
“国外那么多的IT企业,早期很多都是靠风投做起来的。”这是论坛给听众带来的最大震撼。而电子工业部领导的到来,却给熊晓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论坛结束后,熊晓鸽接到电子工业部的电话,邀请他为电子工业部司局以上领导做一次风险投资的介绍。
熊晓鸽回忆说,“当时还没有PPT,只有投影仪。”于是,他自己精心准备了幻灯片。“我把美国风险投资市场的发展情况做了介绍,还对风险投资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个人建议。”让他感到意外的是,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的胡启立竟然也出席了讲座。后来部领导对风险投资模式给予很高的肯定。
在日后的工作中,来自主管部门的支持让熊晓鸽的事业逐步驶入快车道,这种支持对IDG在中国的发展非常重要。而熊晓鸽不仅熟悉国内的游戏规则,又有国际视野,新闻传播记者出身的他,更是深谙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特别是如何与政府建立良好关系,这对IDG的发展大有帮助。
2000年以后,IDG的基金规模快速扩张。2005年11月,IDG与Accel Partners共同发起的IDG-Accel中国成长基金I成立,初定规模为2.5亿美元,而实际募资总额达到3.1亿美元。从这次融资开始,IDG资本一改此前十年仅有IDG集团一个有限合伙人(LP)的格局,而是将外部颇多有名的LP引入进来。这只是IDG资本扩张的开端。此后5.1亿美元、6亿美元……多个基金募资纷至沓来。
社保基金常被投资者看作是中国最不能亏的钱,而社保基金12亿元人民币作为LP投资到IDG,这是“国家队”对IDG管理团队的认可与肯定。熊晓鸽说,而对于IDG而言,最大的意义在于有政府背景的LP的加入,就可以投一些原本外资不能进入的行业。
如今,IDG在中国的投资项目相当广泛:互联网、TMT、医疗服务、奢侈品、文化产业等。尤其是国内奢侈品的发展机会,让熊晓鸽尤为关注。2010年7月,IDG对国内二手奢饰品公司寺库投资了1000万美元。2011年11月,IDG认购了奢侈品牌Prada在中国的代工企业“时代皮具”的22%股权。
2011年,整个风险投资行业遭遇到了“退出难”的困境,IDG亦不例外。2011年,海外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让以赴海外IPO为重要退出途径的VC/PE机构遭遇寒流。自2011年以来,众多赴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处境艰难。做空机构频频出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屡被质疑,不少公司已经退市或是濒临退市边缘。更严重的是,负面效应似乎在短期内堵死了后续公司的赴美上市之路。
“谁也不能预测股市。”熊晓鸽说,中概股在海外遭遇做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协议控制”(VIE)的先天缺陷,还有公司内部治理的一些问题”。在他看来,这也是一个好事儿,能促使公司的内部治理和法律体系更加完备。
熊晓鸽说,现在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信心不足,未来中国概念公司海外上市的门槛要求会更高。他说,国内一谈到创业就想到IPO,“其实在硅谷,有一个共识,能够以高价格把公司卖掉与IPO同样成功。”
张朝阳、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响当当的名字,搜狐、腾讯、百度……这些中国最为成功的互联网企业背后都有熊晓鸽领导的IDG的身影。
目前,IDG收益率最高的投资之一就是搜房网。1996年在搜房网第一轮融资时,IDG以100万美元获得搜房网超过20%的股份,而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外一家VC急于退出,以不到5万美元的价格甩卖了此前数百万美元购入的股权,IDG抓住了这次机会。2010年9月搜房网成功上市,IDG获得的回报超过100倍。
在熊晓鸽逾二十年的投资生涯中,最让他津津乐道的就是投资季琦的“三大战役”。 1999年秋的一天,上海,梧桐掩映的衡山路上,熊晓鸽约好下午在衡山饭店见一位名叫季琦的创业者。
当年的会面场景,并没有给熊晓鸽留下太深的印象。熊晓鸽说,“当时第一感觉这人挺憨厚,看着挺靠谱。”他还特别注意了季琦的毕业学校,挺不错的,“我觉得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起码说明这个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
正是这一次看似不经意的见面,成就了季琦之后三次传奇的创业经历——季琦是携程、如家以及汉庭的创始人,他用10年时间创造了这3家市值过10亿美元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1999年10月,携程网还在“襁褓”之中,并未正式推出。熊晓鸽领导的IDG就看中了携程的商业模式,而“携程四剑客”的梦幻团队:前任德意志银行高管沈南鹏、甲骨文中国区咨询总监梁建章、创办过多家高科技企业的季琦以及上海旅游界重量级人物范敏,亦坚定了IDG的投资信心。
“当时携程只有10页商业计划书,我们就决定投资40万美元作为种子基金。”
IDG获得了携程20%多的股份。经过几次退出后,在携程IPO上市时,IDG持有5.2%的股权,而上市当日携程市值约5.5亿美元,而现在携程的最新市值已经接近28亿美元,这也证实了IDG投资团队当初的判断。
2002年,季琦再度创办如家快捷酒店。当年6月第一轮融资时,IDG就向如家投资了180万美元种子基金,如家上市后,IPO发行每股13.8美元,而现在如家的最新市值已经接近13亿美元。
但在对季琦第三次创办汉庭快捷酒店时,IDG内部却有了不同的意见。“他还会有创业的激情吗?”2005年初的一天,IDG中国总部的会议室里,投资决策委员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熊晓鸽回忆说,“当时我们对季琦的能力都十分认可,大家争议最多的是他还有没有创业的激情?”
熊晓鸽说,创业者刚开始创业时,为了省钱,可以坐汽车、坐火车,创业成功后,可能会选择坐头等舱。当时就有合伙人说,“有两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足够让他享受了。”
“做酒店就是做服务,你的态度好不好决定了酒店的服务好不好,也就决定了你的酒店能不能成功”。之后,与季琦的几次接触中,熊晓鸽和其他合伙人也重点观察季琦,“我们发现他还是那么谦逊,对于创业成功的渴望就和他第一次创业时一样。”之后,IDG参加了汉庭的第一轮融资。
但这一次似乎并不像前两次那么顺利。2008年赶上金融危机,汉庭此前计划之中的第二轮融资突遭变故。一时间,关于汉庭资金链断裂的流言四起。
当时,汉庭还有另一个选择:一家国际大投行愿意向汉庭提供一笔高达1.2亿美元的资金,但附有极为苛刻的债务融资。一旦汉庭接受,如果未来两年偿还不了债务,就将面临低价稀释股权,把公司白白送给别人的风险。
当时,季琦只能一家一家地找机构再谈融资。
“我们不投也不行,人家都在看,季琦和你IDG合作了那么久,关系也好,IDG为什么不投?是不是真有问题?”熊晓鸽说,“我们不投,人家可能也不会投。”
这一次,熊晓鸽力挺了季琦。令他高兴的是,IDG投决会的其他成员对汉庭的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并没有太多的分歧。最终,IDG与鼎晖共同向汉庭投了8500万美元股权投资。而正是IDG的雪中送炭,让汉庭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当时他和季琦约定,“一定要一起去美国敲响纳斯达克的上市钟。”
两年之后,汉庭赴美上市。2010年4月6日,登陆纳斯达克不到10日的汉庭酒店股价报收于17.12美元,较发行价12.25美元上涨了近40%,其市值也达到约10.8亿美元。
有一次,熊晓鸽和季琦开玩笑说,“我们投你每一个都赚钱,但是越投越贵。”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第一职业是记者,但很多人认为我是投资家”。20年的职业生涯,丝毫未掩盖熊晓鸽骨子里的传统儒商的气息。
在社科院的同学、多年的好友严文彬看来,熊晓鸽曾经的记者经历,让他对新事物十分敏感,能够发掘新的机会。而且,作为湖南人,熊晓鸽那种“敢为人先”的性格也十分明显。这对他在风投领域的成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毫无疑问,IDG创始人麦戈文先生是熊晓鸽命中的贵人。如果没有敢想敢干的性格,就没有熊晓鸽与麦先生的那场“赌局”,或许也就没有熊晓鸽的今天。 1988年成为熊晓鸽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时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的荣毅仁到美国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演讲,会后的招待会上,熊晓鸽担任校方翻译,正是这次机会,让他认识了麦先生。当时熊晓鸽知道麦先生在中国做一本《计算机世界》的杂志,而麦先生对熊晓鸽的最初印象仅仅是“这个中国小伙子的英文很好”。 此后又有一次活动,因为请的翻译不能胜任,麦先生想到了熊晓鸽。这次相处,麦先生对熊晓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麦先生的睿智、谦逊亦让熊晓鸽颇为钦佩。 一天,熊晓鸽给麦先生发了一封邮件,阐述自己想回中国做专业杂志、开发风投的想法。几天后,麦先生的秘书给熊晓鸽打电话,说麦先生想约他聊聊。本来约定谈一个小时,结果竟然聊了三个小时,两人越谈越投机,以至于麦先生还推掉了另外两个约会。 时至今日,熊晓鸽感言道,“进入IDG就像是一场赌博,我和麦先生就是一场对赌。” 被朋友戏称在赌场上连1美元都不愿轻易下注的熊晓鸽,将自己的前途赌在IDG上;而麦先生也将IDG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押注在一个刚刚毕业三年的中国小伙子身上。 熊晓鸽进入到IDG后,很快展现了极强的个人能力,也让麦先生相信他的押注是正确的。从1992年9月开始,IDG连续赔了7年的新加坡市场开始盈利,连续赔了两年的马来西亚市场开始盈利,连续赔了8年的港台市场也开始盈利……熊晓鸽无可争议地成为IDG新一任亚太区总裁。 如今,熊晓鸽投电影,进军文化产业,不经意间,他的文人情怀发挥得淋漓尽致。2008年投资《高考1977》,2010年投资《山楂树之恋》、《雪花秘扇》。更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IDG资本投资入股了美国传奇影视公司,就在当年,该公司出品的《盗梦空间》在中国拿下5亿人民币票房的漂亮成绩。 有时,当过记者的他时时忍不住秀一下文采。《泰坦尼克3D版》在中国首映成功后,他在微博上感叹,卡梅隆何曾料想“这一曲爱情绝唱,绕梁15载,黯然销魂的知音却在遥远的东方?” 熊晓鸽重朋友、讲义气。他坦言做人要心胸开阔,善于包容,“要敢找一些厉害的人,尤其是比自己更厉害的人一起共事。” 1993年,周全正式加盟熊晓鸽的团队,紧接着是章苏阳、林栋梁、杨飞、王树、王功权,之后随着李建光、过以宏的加盟,IDG曾经的9人核心团队成形。这其中不得不提一个人——周全。当初熊晓鸽到美国,周全第一个借给他1000美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不过,现在讨论项目时,和他争的最凶的却往往是周全。在熊晓鸽看来,最好的朋友不是意见都一样的,而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一样,有着共同的价值理念。“别看和我争得最凶是周全,但是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反而不是真正的朋友了”。 熊晓鸽说,除麦先生外,联想集团的创始人柳传志也是他最钦佩的人。在他看来,“老柳做事、做人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他欣赏柳传志的守诺言、重诚信,亦认为老柳用人、识人有长远布局,“他是伯乐,用人有独到之处。” 有人曾调侃熊晓鸽是“半路出家做投资”,他笑称老柳“更是半路出家,做科学研究和做企业完全是两码事,而现在老柳还做了投资。” 记者问他:“有没有像柳传志那样物色过接班人呢?”熊晓鸽爽朗地笑答:“我们的团队还处于投资管理的黄金期。等哪天自己退下来了,我想静下来写点东西。其实我骨子里还是个记者。”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