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明星项目的三大投资逻辑
最近这两年,国内资本市场风起云涌,并购不断。在多起著名的并购案件中,比如滴滴快的合并,携程去哪儿的合并,以及阿里投资饿了么等背后都浮现同一家投资机构的身影—金沙江创投。他们是如何成功完成这些投资的?当初又为什么会选择这些项目?
朱啸虎: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给盛景企业家分享我们关于互联网投资的一些看法。
金沙江专注于投资早期互联网项目,我们希望像金沙江一样在很早期的时候和企业家一起成长,陪伴他们一起出海。过去十年,我们投出去五亿美金在互联网项目上,每年约五千万美金,这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投资速度。目前,这些项目的投资价值已经在20亿美金以上,我们也已经回收了十亿美金现金,是我们投出去金额的两倍以上。
像滴滴打车是我们三年半以前投的A轮项目,最近一轮融资是240亿美金估值,融资金额是30-40亿美金,苹果投了10亿美金,阿里追加投资4亿美金。去哪儿是我们九年前投的A轮项目,当初投的200万美金占股1/3,去年去哪儿和携程合并,这一回报已经变成了110亿美金,我们换成了携程股票。
相对来说,我们的团队比较稳定,三个GP一起合作十年左右时间。同样的策略、同样的团队,同样的投资方向。在我们下面,打造的是一层比较年轻的投资团队,都在BAT做过,30岁出头,希望培养出下一层的投资接班人。
我们的投资方向非常明确,基本专注于互联网领域,投资内容主题比较多,互联网领域基本都有布局。像在互联网广告领域,我们投了易传媒,去年年初以4亿美元估值卖给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业,投资了去哪儿、百姓网,后者去年卖给了百度领投的人民币财团;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我们投了大智慧;O2O领域则投的比较多,像滴滴、回家吃饭等;在游戏领域,像去年投的映客,目前从用户到收入,都已经获得一百倍的发展。
投资逻辑一:不要太着急投,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
互联网在过去15年,每三年一个周期,每三年主题都不一样。第一个周期是门户网站,新浪、网易、搜狐都是在那个阶段上市的;第二个周期是腾讯,当初QQ并没有商业模式,最困难的时候差点以50万人民币卖掉;第三个周期是游戏,代表是盛大;第四个周期是视频网站时代,代表是优酷、土豆;第五个周期是阿里巴巴、聚美、京东等代表的电商周期,最近这三年上市。
最近的周期都已经过去,下一个周期到底是什么?目前正好处在三年周期转换的过程当中。大家会觉得资本寒冬,很多人都在观望。AR、VR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我们喜欢用历史数据来分析。过去的两个超级大风口,PC互联网的原点可以用94年作为原点。1994年,Netscape推出,第一个浏览器诞生。美国三大互联网公司亚马逊、谷歌、Facebook先后成立。亚马逊做电商比较早,并不依赖于其他的基础设施。谷歌是做信息搜索,必须得到互联网内容相对丰富之后做搜索才有意义。
而Facebook是做人的连接,需要互联网用户群很多,才可以做互联网连接,这都需要时间。
任何一个机会点出现,都需要前置时间。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公司是1999到2000年成立,而58、赶集、去哪儿都是在2005年成立。我发现,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群达到了20%的渗透率。任何市场只要达到20%的渗透率,就会到一个引爆点,后面的发展就会事半功倍。
我们觉得:任何新生事物出来都不要太着急投,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移动互联网元年可以说是从2007年iPhone第一代面世开始,iPhone出来之后的第一个最火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2008年左右出现。任何新生事物出来,你可以先观望一个你周围的朋友有多少在使用,尤其是对于AR、VR这些最新的领域来说,要看看周围到底有多少朋友在用。
到于人工智能,这个时间点就更长了,这些算法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时间了,为什么最近才火起来?因为他性能提高了,以前需要大型主机计算人工智能算法,现在用手机就可以计算。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创业企业也比较难,因为人工智能需要积累大量数据优化算法,而这些大量数据都是掌握在互联网巨头手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没有这些数据优化算法的,创业企业在这块生存比较困难。
投资逻辑二:创业早期企业的投资价值靠“三板斧”
在坐的很多都是传统企业家,你们可能会问:互联网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像滴滴,只有三年的时间,为什么发展这么快?互联网有什么神秘?其实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在商业本质方面是一样的,商业的本质是“收入-成本=利润”。对于互联网来说,流量很重要,因为流量会带来客户。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房租很重要,比较好的地段才能吸引客户。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每个用户贡献多少毛利?从这点来看,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并没有很大差别。
那么,互联网和传统企业到底差别在哪里?从我们的投资逻辑中,是可以找到这种差别的。我们投早期企业,用户数都很小,怎么判断这些早期企业的投资价值?我们主要看三个S。
首先是Significant,即足够大的市场容量。中国有很多垂直传统行业,市场规模在几千亿人民币以上,市场规模都足够大。
第二个S是Scalable,就是高度可扩张性。在这一点上,传统企业和互联网有很大的差别,传统行业是线性增长,而互联网企业是高度的非线性增长,这是互联网企业最大的优势。
第三个S是Sustainable,即是否有可防御。在中国这个非常重要,只能通过合并才能获取利润。打车软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像e代驾原来很成功,后来滴滴做代驾后,一下就把他打下来了。
如何判断可防御性的强弱?对用户和服务提供者的控制力越强,你的可防御性就强。有一个公司是做优惠券的,曾经做的很成功,但今天已经不见了。原因就在于做优惠券在线下交易里面,切的份额太少,只能切两三个点。而团购企业和优惠券公司基本上面向的是同样的商户群和用户群,但团购企业却有很大的能力来养线下队伍,做优惠券的养不起,那么他从每笔交易中赚的钱就少。
这个可防御性的商业模式,对管理的难度挑战很高,同样也有着很高的壁垒。比如美团外卖和饿了么打的很辛苦,美团打不过饿了么,就最后想一招:饿了么一开始比较保守只在20多个城市有服务,于是美团就在200多个城市铺开。美团在考虑:饿了么是否有这样的管理半径?在中国互联网领域,如果发现落后对手半年以上,再进入就基本上没有机会了。
对于饿了么来说,不跟进就会被边缘化,但跟进对他的团队挑战又非常大。怎么办?最终饿了么还是选择跟进,他依靠强大的信息系统,招聘本地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绩效,靠非常强大的内部信息系统,饿了么成功地接受住了这样的挑战。饿了么是我们五年前投的项目,100万美金占了他们37个点,现在饿了么获得了阿里的投资,每天的订单量有450万订单。
投资逻辑三:要抓住刚需痛点和大风口
我们为什么要投滴滴?投滴滴是三年半前,我们投了200万美金,当时滴滴还很小,每天只有2000单,而现在是1100万单。我们主要看中的是滴滴的高效应用,这是一个刚需痛点。这个场景非常有意思,一个人打不到车的时候,非常的痛苦。而如果一个人打到车,又会加重他周围人的痛点,看到一辆出租车过来,他以为是自己能够乘坐,但没想到这是滴滴叫的车,他更痛恨。
映客是我们和盛景合作投的第一个人民币项目,半年左右已经获得一百倍以上的增长, 90后用的非常多,非常火。我们去年投的时候,就相信:全民直播绝对是个大风口,因为我觉得4G网络非常快,资费很便宜。
现在很多人做直播不是用WIFI,而是用4G网速直播,手机性能非常好。以前做视频的播放,都需要专业物质设备,现在用苹果手机播放录制已经没有任何问题,效果非常好。现在,90后用户群非常大,占了上网用户的1/3,他们很愿意跟大家分享他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我们在天使轮投入映客,300万占到15%。现在其估值已接近30亿人民币了。
智慧对话:
刘昊飞(盛景网联集团投融资平台主管合伙人):投资滴滴确实非常成功,当时只有200万美金占到股权20%,而现在滴滴的估值已经超过250亿。当初你们投滴滴的内幕,给我们披露一下?
朱啸虎:我们一直在看打车这个领域。最早看的是易到,它做的比滴滴早两年时间。但我们看了易到之后,还是觉得不易到做太重,比如需要给司机送手机等。易到一开始做的是专车,曾经找了很多销售队伍拜访小企业,推广专车业务,做起来非常辛苦。而摇摇比滴滴早一年时间,CEO对互联网产品理解不是那么深,他们一直在摇摆是做专车还是出租车,我们最后也没投。而快的是网游企业分化出来的,没有CEO。
相比之下,滴滴确实对互联网产品的理解很到位,而且做得很精细,只做出租车,是现有的存量市场。在我们看来,中国互联网一定要做存量市场,千万不要做新市场。滴滴的战略非常清晰,因此我们的投资决策非常快,只谈了半个小时就决定投资了。
刘昊飞:2013年的程维还非常年轻,刚刚30出头。你们为什么会投资这么年轻的创业者?
朱啸虎:一是他的思路很清晰,二是年轻人特别有闯劲。比如怎么推广、怎么给司机装APP,他们每天早上凌晨四点趁出租车司机出来吃早饭的时候,在那里给司机装APP。非常辛苦,不是年轻人根本干不了。
刘昊飞:自你们投滴滴之后,到他们拿下一轮融资,中间隔了很长时间。这里面有什么样特别的困难吗?你们是怎么帮他们跨过去的?
朱啸虎:天时地利人和很重要,我们开始投两百万美金,其中一百万美金做过桥,投了之后,滴滴的北京用户数就翻一番。那年,马化腾三月份到北京来开两会,主动约程维吃饭,后面就不需要我们担心了。腾讯投一千万美金和我们投一百万美金只差了一天。
刘昊飞:确实很有眼光,尽管差一天,估值却完全不一样了。另外,饿了么的创始人张旭豪更加年轻,他在商业上的成熟度还有差距,而且不是主流的消费发场景,你们为什么还要投资他呢?
朱啸虎:张旭豪的父亲以前就是做商业的,他还是有天赋的。他没有在大公司上过班,但对很多商业逻辑都很有判断。比如对于怎么赚钱?他说提成肯定不行,一提成用户肯定要飞单。于是,就换成年费,每年给他多少订单,给他固定费用,商户就不会飞单了。类似的小细节,张旭豪的判断非常好。
刘昊飞:饿了么是比滴滴更加重的垂直业务,但一般来说,投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大家都是希望轻,从一块钱撬动十块钱。对于饿了么比较重的线下部分,你们当时没有考虑过这一部分?
朱啸虎:做互联网一开始比较轻。饿了么一开始自己也不做配送,餐厅做配送,他只做信息服务平台,帮餐厅和消费者搭个桥梁,但是有飞单现象。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