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涌创投人生
熟悉汪潮涌的人知道,他对创投浸淫颇深。2015年是中国风投爆发年。“15年前中国的风投不超过10家,现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国内外风投有几千家。”汪潮涌说起中国风投业变化,感慨很大。
早在去年6月,这位做了近30年风投的资深人士认为,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经济特区”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发起点”,而2015也是创投界特殊的一年。
2015年10月23日,信中利人民币业务部分在新三板挂牌,成为新三板挂牌做市的海归创投第一股。
汪潮涌是风投界代表人物之一,他代表着早期海归派创投圈的成就。他1965年生于湖北蕲春,拥有“神童”般的成长经历:15岁考上华中理工大学,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首批MBA中最年轻的学员,20岁赴美留学,22岁获得了美国罗格斯大学MBA学位,30岁就成为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1999年5月,汪潮涌创办信中利国际控股公司,是公司的创始人及董事长,先后投资了瑞星、百度、搜狐、华谊兄弟等公司。
信中利的英文名是ChinaEquity,即“中国股权”的意思。中文“信中利”三个字也各有出处。“信”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中”即不偏不倚;“利”出自《易经》“因势利导”,讲的都是投资的基本原则——诚信、公正、顺势而为。
多年以来,信中利不是中国最有钱的风投,但一直处于投资圈较受瞩目的位置。在中国投资界,汪潮涌早在多年前就被人称为“风投教父”。1999年,汪潮涌成立的第一支基金有1000万美金。那一年,马云用凑起来的50万人民币注册了阿里巴巴,陈天桥向人借了50万创立了盛大,沈南鹏出资40万、创立并持有40%的携程股份。汪潮涌的1000万美金可以创办约160个阿里巴巴,但如果用于风险投资,可能很不经用。汪潮涌从一开始就不按常理出牌。
2001年,搜狐股价降到1美元以下时,汪潮涌便与合作伙伴一起,以高于市场价格大量收购搜狐股票。两年后退出时,汪潮涌获得了15倍以上的回报。
汪潮涌虽然没能赶上投资百度的第一轮,但赶上了第二轮,回报超百倍。如今作为影视股代表企业的华谊兄弟,在2004年年底融资时,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只有十几个亿,其他投资人不太看好,汪潮涌却抓住了机会。2008年年底,汪潮涌投资的100万美元已增值6倍。
说起与金融结缘,汪潮涌最感谢的人是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1985年,时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从美国带回一个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而这个名额就给了汪潮涌。
当时,朱镕基让汪潮涌选金融专业,理工科出身的他对金融毫无概念,以为金融就是算账、记账。带着30美元和一只箱子,汪潮涌便开始了美国金融之旅。
两年后,汪潮涌毕业,在连续16轮面试中过关斩将,敲开了摩根大通银行的大门,当时整个华尔街只有三四个大陆留学生能入职投行。此后,他又先后就职标准普尔、摩根士丹利等公司,年薪达百万美元。
1998年,他却出人意料地辞掉华尔街的工作,响应朱镕基总理的召唤,参与筹备国家开发银行,薪水只有象征性的一元钱。
汪潮涌后来说,在国开行工作的一两年,是非常难得的人生经历,为他回国提供了一个缓冲带,使他对中国的国情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会在创业的时候水土不服。
汪潮涌创业的信中利公司是中国本土第一家创投公司。信中利成立之初,在中国找不到有限合伙人(LP),根本募不到资,逼着他们只能去美国募资,这让浸淫风投多年的汪潮涌很痛心。
汪潮涌认为,中国正在迎来股权投资时代,能够把股权通过资本市场和PE联系在一起,而新三板允许创投公司挂牌,可以融到长期资本,可以实现真正做企业家朋友的理想状态。对此,汪潮涌指出,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改革,意义就像是当年邓小平在南海画的一个圈,是资本市场的经济特区。
2015年,汪潮涌和胡润一起推出中国IT富豪榜,前50名IT富豪的平均财富和上榜门槛均达到历年之最。其中,4位“80后”登上IT富豪榜,都是白手起家。
汪潮涌分析这种现象时认为,这是新体制的力量在起作用。近年来,民营经济通过创投和资本市场的同时浇灌下得到长足的发展,民间资本也找到了实现财富增长的模式。中国的创业者群体在不断扩大,同时创投资本也在不断进入,他们找到了双方合作的平衡点。
不过,汪潮涌强调,创业要找准大趋势。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九大趋势:全球化趋势、城镇化趋势、“互联网+”趋势、精神消费取代物质消费的趋势、产业升级趋势、服务业消费领域(低门槛消费行业)整合的趋势、品牌的本地化国产化趋势、产权混合化趋势、低碳化趋势。他觉得,这些大的趋势还会继续延续几十年,50年是一个经济大周期。
汪潮涌发现,新一代的创业者,或称其为“15派”的这一批创业者,与之前数十年的几批创业者不同之处在于:数量多、年龄小、领域新,最具特点的是与资本走得近。
上溯之前几个创业时代,不管是15年、25年,还是35年前,那时候创业者是没有创投资本支持的,只有金融机构的资本和国有资本。
汪潮涌说,西方的创投领域很早之前是允许失败的,但金融资本不能允许,国有资本更无可能,这就是为什么互联网超大企业——BAT们,海外资本的含量很高的原因,当时根本没有更多的选择。
现在的创业者给创投提供了大量制造财富的机会,创业者能够赶上创投资本崛起时代,真的很幸运。汪潮涌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必须还要把创投算上,“三创,三位一体”。他认为,没有创投,创新和创业很难做,很难形成真正的国家战略。
因此,创投资本是双创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这种“金三角”的模式,才会为中国产业资本,为中国产业转型,为中国经济升级,提供真正的助力。
2015年不仅大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VC/PE机构自身挂牌新三板,也成了一股潮流。汪潮涌认为,新三板市场是第一次为PE机构打开融资通道,让成熟的PE机构有机会在公开市场获得长期资金,投资于有市场前景的企业。而对投资者来讲,可以通过投资专业的PE机构,间接投资新三板挂牌企业,进行风险控制。
不过,往哪投、投哪家、投给谁,这是每一位投资人的三个基本问题。最近创投业,看起来没有那么火了,有观点认为,或许中国爆发的创业潮正在经历资本“寒冬”,但汪潮涌并不认同“寒冬”的说法。
在汪潮涌看来,“冷”“热”是相对的,好的项目在创投的眼里永远有机会。投资人对项目的最核心考量,就是回报率和回报周期,“以前,十倍回报的才算好项目,现在三倍回报其实也能算是好项目”。
汪潮涌认为,投资人只要把短期回报的期望值稍稍降低,好项目还是容易找到的。找不到项目的人,说明其不具备做创投的素质,所以满眼遍是泡沫,“我们要做的,就是撇开泡沫,看到每一个项目的真正价值体系”。
谈及未来的投资风口,汪潮涌明确指出,就是三高、三大、三新。即:高科技、高端制造、高品质服务和消费;大文化、大健康、大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
汪潮涌认为,风险投资最可贵之处是不要企业的控制权,拿了控制权就是扼杀了创业企业的生命力。融资的模式,在于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拿自己的钱,不断增值,良性循环。
汪潮涌的妻子李亦非少时曾获武术表演冠军,曾任美国维亚康姆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和旗下MTV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2001年登上美国《财富》杂志封面,目前是全球第二大对冲基金英仕曼集团中国区主席。
这对金童玉女的婚姻,靠着“尊重”二字,一直保持着新鲜。汪潮涌表示,找高智商的人才能有高质量的对话,以后才会有高质量的婚姻。有这样一个场景,在世贸中心大楼外的草地上,汪潮涌吹笛,李亦非唱歌,常会引来喝彩声。
后来,汪潮涌也承认,他做美洲杯帆船赛是个比较特殊的情况,精神层面的因素比投资方面的因素更多一层。他也因此,被称作“中国最会玩的富豪”。
继10年前,投资打造美洲杯帆船赛“中国之队”之后,汪潮涌不断在文化体育产业方面发力。去年6月,信中利组织其投资的12家企业与主板券商签约,正式启动挂牌新三板程序。在12家公司中,体育产业公司就占到了6家。
汪潮涌说,他看一个产业,主要是看欧美国家的GDP构成,而与体育相关的细分产业粗算一下就有服装、内容、场馆、球员经济等等,在美国,此类细分行业的产值总额相加所占国家GDP比重可以接近7%左右,而这个数字在中国,目前连1%都没有。可以说,大有可为。汪潮涌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早已从劳动成本的红利向消费能力的红利转变,照此大趋势寻找投资项目肯定有机会。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