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会员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风投人物动态 > 煎饼连锁店拿到200万风投

煎饼连锁店拿到200万风投

2016年10月29日 10:32    网站管理员811

 一个三五块钱的煎饼,改变了和改变着临沂平邑郑城镇油篓村的命运。这个远离城市 的小山村,如今已是别墅成排,楼房遍地。

 

  即便是现在,想去平邑距镇政府驻地八公里的郑城镇油篓村,仍然并不容易。作为地处沂蒙山区的山村,进村的道路依旧蜿蜒。

 

  油篓村村支书李洪成介绍说,作为抗战时期中共鲁南区的小延安,肖华、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村里工作生活过。跟大部分农村一样,直到改革开放前,住在茅草屋,点着煤油灯,地瓜煎饼粗布衣便是村民们的全部生活。“人均不足半亩地,靠种地的话,连人都养不活!”58岁的李洪成告诉记者。

 

  变化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经济条件实在太差,该村的李荣士带着两个女儿无奈离开了一贫如洗的油篓老家,到上海找寻生机。李洪成介绍说,李荣士出生在油篓村,工作在上海,后来因故回到老家,初到上海时他们也很窘迫,机缘巧合,李家人在上海卖起了低成本的煎饼,日子逐渐好转。

 

  想在上海站稳脚跟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初到上海时,黄勤勤和父亲就租了一间两层的门面房,一开始就做些小吃,但生意并不红火。

 

  直到经别人提点,她才决定改行试着做煎饼。托人从老家给捎来了烙煎饼用的铁鏊子后,黄勤勤的煎饼生意正式开始。眼见回头客逐渐增多,她又把母亲带往上海,两人一起摊煎饼外卖。慢慢的,黄勤勤的这家沂蒙煎饼生意在周围火了起来。

 

  作为沂蒙山区传统主食,煎饼在当地人心目中印象深刻。油篓村村支书李洪成告诉记者,在村民们去上海打拼初期,他们对煎饼工艺进行了创新和改造。

 

  据介绍,如今在上海滩名声响亮的沂蒙杂粮煎饼,已经不再是传统的临沂面煎饼。而是在以面粉为主的原料中,加入黄豆、高梁、小米、绿豆等杂粮面,同时配以各种蔬菜和调味品,以及肉松、火腿等食品。这种煎饼吃起来更爽口、粮香浓厚,也更具营养价值。“城里人喜欢什么,咱就往里加什么。根据他们的口味随时调整,也根据他们的需求来决定价格。”李洪成介绍道。

 

  在黄勤勤的不断创新下,她的杂粮煎饼生意越来越火。十年前,她的年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现如今她已在上海拥有多家煎饼店铺,从老家招来许多农家妇女帮着做“沂蒙杂粮煎饼”。也因如此,黄勤勤还荣获了平邑县巾帼致富标兵和平邑县好媳妇等荣誉称号,并入选第十二届“临沂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据郑城镇新闻中心主任周国庆介绍,在油篓村的带动下,周围的桃峪、北杨庄等村的村民也都外出从事烙煎饼的生意,目前整个郑城镇在外从事烙煎饼生意的大约有6000多人,老中青三代煎饼人每年为家乡带来接近2亿的收入。

 

  村支书李洪成告诉记者,现在由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来的油篓村,总共1876人,70%的人口在外地摊煎饼,除上海外,还广泛分布在全国。记者了解到,在这些人群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满足每年一二十万的收入,而是想着以煎饼为资源,开始创业。

 

  作为地方政府,郑城镇也注意到了这一趋势。2010年时,郑城镇组织了在上海等地做煎饼生意的27名“煎饼高手”,进行首届烙煎饼比赛,并评选“青年党员创业之星”。

 

  于恩栋发现,这种家乡的沂蒙煎饼只能在学校周边买得到,想在市中心吃上一个煎饼很难,更别提在商场买了。随后他决定进军武汉商圈,并注册了武汉鲁汉情餐饮文化管理公司,开始了煎饼生意。

 

  为节约成本,去年五一期间,于恩栋选择15平米以下的小店开张。短短5个月,于恩栋在武汉开了13家店,其中,4家自营,9家加盟。去年8月底,于恩栋的煎饼连锁店拿到前期200万元风投。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于恩栋介绍说,眼下他的煎饼店已有40多家,每家店面平均每天收入2500元左右,利润非常可观。“现在都市人追求的不是老式煎饼,而是更科学,更高端的饮食需求。”他透露,在自己店里,一个添加许多辅料的煎饼可以卖到30元。

 

  于恩栋表示,虽然很多人都在做煎饼生意,但却一直没人整合这块资源,他准备把沂蒙煎饼做成全国品牌。“现在马上要去郑州成立一家分公司,然后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推广全国市场,树立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油篓村,早已今非昔比。11月19日记者在村内看到,除了54座别墅外,村里还盖起了四栋楼房,安置64户人家。

 

  在十几年前,油篓村人也不敢想,有一天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山里要水没水,要矿没矿,虽盛产金银花和各种水果,却因交通不畅,卖不上好价钱。74岁的村民李广学指着自家126平米的楼房说,打记事起自己就开始吃煎饼,万万没想到,最终自己的生活会被煎饼改变,2010年,他搬进了现在的楼房,“这辈子哪想过能住楼啊!”

 

  李广学告诉记者,如今的油篓村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地摊煎饼做生意。以自己为例,他子女六个中,有两个女儿都靠煎饼生意为生,“二妮子在上海,一年二十几万。没想到煎饼会这么挣钱,不夸张的说,我们村现在早就小康了。”

 

  即便是村里的书记,李洪成的子女如今也都在外地摊煎饼。他告诉记者,他31岁的儿子和25岁的女儿都在上海,“女儿在闵行区,前阵子刚买了三十多万的私家车,又刚刚花170万买了一套小房子。”

 

  如今在外摊煎饼的油篓新生代,从寸土寸金的东方明珠到地比金贵的浦东新区,买房置地成了“新城市人”。据李洪成介绍,如今这个不大的山村里,仅在上海买房的就已有近三十家。

 

  李洪成也想过给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安心做个上班族,但被儿子拒绝。“其实算算还是摊煎饼挣钱,一个五块钱的煎饼,成本也就两块钱,利润很大。”

 

  他还对记者介绍说,如今以油篓村为中心,整个郑城镇在外地摊煎饼的人已遍布全国,在靠近高校、集市的地方寻找一个没有同行的煎饼摊位,已非常难得。因为生意火爆,在外地的村民们都舍不得回家,除了春节期间。李洪成向记者形容道,过年时,村里堵车不说,路边停的还全是宝马、奔驰级别的好车。与油篓村相邻的一个村里,去年春节时甚至开回了一辆玛莎拉蒂。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