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称稳投资还需推改革
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元老”,曾是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国际经济系主任,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世界经济协会理事,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第一节 刘元春:当前中国经济弱复苏并不等于新周期 金融界: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您的观点是“弱复苏不等于新周期”,整体看来这个观点是比较谨慎的,您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 刘元春:我们目前经济启稳的其中一个核心力量在于国际市场的复苏。其次是稳增长压力下一揽子政策的支持。再有就是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方面并不足以支撑经济下一步的持续增长。 首先,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深层次问题并没有解决,目前的复苏只是恢复性增长,并没有出现支撑新一轮持续增长的动力。 这里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国家的刺激性政策并没有退出,经济的企稳还是在依靠这些政策性的支持。第二,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分配都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当下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第三,技术进步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第四,阻止贸易进一步上扬的贸易保护政策、民粹主义思想以及保守思想正在蔓延。另外还有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之道。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合作新格局也没有形成,所以说,当下的世界经济反弹更多的是恢复性增长,而并非新一轮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的快速反弹。 其次,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初步进展,其效果刚刚显现,还需要进一步坚持。 第三,中国经济当下市场性的增长动力机制并没有出现根本好转,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和外资投资的负增长。 第二节 刘元春:想要稳投资必须着眼中长期改革 金融界:您提到民间投资增速的下滑,您之前也提到过,稳住投资就能推动经济持续回暖,但在实现路径上,我们还有哪些可以做? 刘元春:实际上我们在稳住投资这一块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特别是短期措施,在传统领域的投资,政府的支持力度已经很大,再往上的空间并不大。因此要想稳住投资,就必须着眼于中长期的改革。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资本面临的问题。 其次,继续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以此来为民营投资提供真正的扩展空间。其实民营资本在制造业的投资占比已经达到90%,处于非常饱和的状态,但在资源性和服务性领域它的占比仅占40%-50%,这些领域同时也是存在大量行政垄断的行业,必须要打破垄断,在行政规则上做进一步放松。 金融界:中国经济的表现在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中,算是比较好的,为什么外资不愿意来呢? 刘元春:这跟我们的投资环境有很大关系,毕竟中国已经从过去的资本稀缺时代过渡到了资本输出时代。这种简单的数量扩张型的引进外资时代已经结束,所以不能简单的看量的变化。 金融界: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中提到,收入增长决定消费不会差,但是上一轮收入增长的背景是伴随着货币宽松,随着货币政策逐渐回归,这个收入增长,会不会还像以前那样快? 刘元春:我们认为下一步收入增长会出现相对企稳的状况,因为过去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实际上是随着民营GDP的回落而回落的,但随着经济企稳和收入再分配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福利和民生建设的力度提升,我们的可支配收入会有企稳的过程。 第三节 刘元春:中国经济在新旧动能转换上已取得卓越成就 金融界:我们一直在谈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的转换,从您的研究看,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还有哪些不足? 刘元春:就新旧动能转换看,应该说还是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就。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在持续上升,特别是成套设备的出口取得了两位数增长。 第二,战略新兴产业方面,预计到年底,它占比GDP能够达到15%左右的增速。 第三,第三产业方面,第三产业对GDP增速的贡献度在不断提升。 但同时,要注意到目前的很多高新技术行业和战略新兴行业还是依赖于政府的投资,并没有完全进入良好的自主循环、自主成长阶段。其次,政府在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上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地方政府,但是难免出现一些面子工程和重复建设的情况,同时还会出现一些呆坏账。 所以目前来讲,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在政府扶持市场引导产业化等方面,目前的制度构建还不是很完整,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这是我们的短板。 第四节 刘元春:房子回归居住属性不意味房价要暴跌 金融界:其实对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业内分歧很大,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当下正处于滞胀之中,他们认为,从16年初到17年中的经济增速和工业品价格稳中有升,确实对应着经济复苏;但17年3季度呈现经济增速下行而通胀上行,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滞胀。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刘元春:这种说法不成立,不能说价格有一点上扬就认为是滞胀。滞胀的核心含义是经济增速停滞,然后物价上扬,并不是说经济增速下降,物价轻度上扬就是滞胀,这有严格的学术界定。 在中国,不超过5%的物价上升,都是可以承受的范围。目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现象就是物价水平普遍偏低。并且从滞胀形成的历史看,主要是上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工资增长速度过快,所带来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导致在物价快速上扬的同时, 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甚至停滞状态。而从我们目前来讲,工资水平没有明显上升,反而有些行业还有所下降,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够简单就说滞胀,宏观参数的一些变化,不宜过度解读。 金融界:不得不提房地产数据,9月份的全国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5%,为两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3季度的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为1.6%,也比2季度的13.1%显著下降。在目前这种严格调控的背景之下,其实房地产的这种情况大概率还会延续,而地产销售对经济的拖累作用其实并没有显现出来,在这种严格的调控之下,如果地产销售持续负增长,您如何判断地产下滑对整体经济的拖累? 刘元春:9月份房地产数据背后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从数据上看,除了投资增速触底回稳之外,销售增速也在下滑。但其实房地产对宏观经济的最大的支撑还是来自投资,而且在三季度这个支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核心城市进一步限购的背景下,目前三四线城市支撑着整个宏观经济,现在看来,状况还算不错,和之前的低迷有了质的区别。 对于房地产未来的走势,我们要坚定的是,房子会回归到住房属性,但这不意味着房地产会出现大幅下跌,目前看来我国人民对住房的需求还是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在这上面不用担忧。对房地产,国家还是有整体把控的力度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