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上市年
2011年01月10日 01:48
[打印本稿]
<< 经济专家预测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存在下降的趋势 | 中韩牵手风险投资业 中信未来投资管理公司成立 >>
2002年有可能成为民营企业上市年。 而民营企业试刀资本市场是在2001年。这一年,资本市场给了民营企业太多的惊喜,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惶惑。民企经营者在这一年初次品尝了资本市场的残酷:一夜之间,他们可以成为身家数十亿的富豪,但也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其财富的缩水速度会以亿计算。 所以,对于上市,民营企业始终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批民营企业正在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2001年,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据称,这个份额超过了民企在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而瑞银华宝的有关人士则认为,在未来几年,将有30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以民企最为活跃的浙江省来说,2001年底已完成上市辅导期的民企有73家,2000年仅有6家完成上市。业内人士预计,要消化这些存量还需要三五年。 从审批制到核准制,民企有了堂堂正正走进证券市场的机会,但业内人士称,内地主板的门槛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仍然太高。因为大多数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而且,核准制并没有改变内地证券市场的根本属性,天平还是向国有企业倾斜着。 海外上市似乎成了最佳的选择。而去年以来,香港创业板、新加坡交易所、美国纳斯达克等市场的主管人士走马灯似地频频亮相,吸引中国企业上市,也形成了一种外在的推动力。民营企业产权关系比较清晰,成长性好,也往往成为海外市场追捧的对象。 可以预计,今年民企上市会是资本市场的一大看点。考虑到种种因素,民企海外上市应该会吸引更多的“眼球”。 然而,民企上市并非是一条铺满鲜花的大道。 在内地上市的太太药业等几家民营企业,引发了学界对“新一股独大”的质疑和思考。去年底今年初,在香港上市的格林柯尔和欧亚农业先后遭到媒体的质疑,认为两公司存在财务问题,业绩有假,两家上市公司股票先后大跌,并带来在港上市的民营企业股跌声一片。 投资界人士称,海外投资者或传媒对内地民企大股东往往一无所知,而民企富豪赚第一桶金的过程,往往充满神秘感。民企上市后,治理结构缺陷并未改变,要对民企的实际业务作出准确评估并不容易。这也是海外投资者从开始的热捧到今日的质疑的原因。有权威人士称:“内地民企管理层素质普遍偏低,民企的风险一定程度上比红筹、h股还要大。” 也许在上市热潮中,民企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为什么要上市,上市之后,将遇到什么样的现实挑战。否则,民企上市,可能不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反而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困扰。 温州奥康集团总裁曾经对媒体说,尽管马上要进入上市辅导期了,但是他个人对上市并没有感觉,因为他对资本没有兴趣。 在他看来,公司现在不缺钱,上市集资实在没什么必要。奥康主业是制鞋,如果上市,把资金拿来做这个行业,也有些犯难,做服装又不喜欢,各行各业都不合适。 他认为,在老百姓的心目当中,股票这事情很乱,这对企业上市的信心打击也非常大。 在民营企业家中,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心态。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上市意味着更多的变数。(中华工商时报)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