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催生咨询业新时代
2011年01月10日 01:48
[打印本稿]
<< 外资银行欲做大"蛋糕" | 国务院决定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
文章来源:全景网 史美伦最近曾经表示,尽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了10多年,但是早些时候,还没注意到真正意义上的证券分析师。目前的情况是,市场上证券分析师少得可怜。尽管电视上每天的股评铺天盖地,但是“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因此,要大量培养证券分析从业人员,以满足越来越发展的证券市场需要。她同时指出,适当的时候,将推出证券分析师制度,以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现状堪忧:形象差素质低 时至今日,证券咨询行业依然处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上。从规模上讲,截至2002年4月30日,全国共有140余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而注册资金逾千万的不超过20家。而据统计,近80%的证券咨询机构处于保本或亏损运营状态。 更令人担忧的还在于证券咨询从业人员的素质。虽然从业人员经过全国统一考试,其理论业务水平较之从前已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素质仍然偏低。据业内人士介绍,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专业性不够强,经常充当万金油的角色;分析手段上主要是以技术为主,“跟庄”、“猎庄”的理念大行其道,难以发掘公司的真正投资价值;对市场的影响力较差,名牌分析师尚未出现;行业自律性差,有少数害群之马勾结黑庄,充当“庄托”,严重影响了证券分析师的形象。 从事国际投行业务已经十余年,BNP法国巴黎百富勤董事副总经理及总经济师陈兴动指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证券分析师起码具备三个素质。第一,优秀的职业道德。证券分析师首先要明确是为投资者服务,而不是为被投资者,不是为上市公司也不是为市场服务的。第二,明确分析的主要对象是基本面,为投资者发现投资价值。第三,需要专业化分工,而不是万金油。市场已经发展到一个分析师只能够对极少数的公司、行业做出深入的研究。 谁之过:市场浮躁需求扭曲 然而,被采访者们在默认自身问题的时候,也发出另外一种声音:造成咨询业现状是谁之过?事实上,国内证券分析师们对于与国际的差距,对于自身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了解。 一方面,一个浮躁的不成熟的市场培养不出真正的证券分析师。中国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还需要完善,上市公司造假现象仍然存在,给证券咨询业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摩根士丹利添惠执行董事谢国忠认为,在多数证券市场,包括在美国市场上,并不一定通过许可才能成为证券分析师。通过许可只是一种形式而非实质。最终,分析师的价值在于其客户的判断。如果通过政府来对分析师进行许可,将使政府依附于分析师的质量。中国市场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对于资本的竞争。中国证监会需要做的事情是实行融资的登记制。市场自身将有效的运作来回报好的分析师。如果市场中充斥着坏公司,分析师将如何创造价值呢? 另外,对证券分析师的需求在哪里?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投机气氛依然比较浓,市场并不提供咨询机构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动力。但是对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投入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陈兴动先生指出,首先一个问题就是对证券分析师的需求在哪里?如果没有需求,证券分析师以何为生?对证券分析师需求最大的是机构投资者,但是当前的机构投资者一方面数量还不是很大,另外一方面也存在不够专业化和短期投机行为,对证券分析师的需求并不大。 市场效率催生咨询业新时代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咨询业在当前事实上并没有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而仅仅是一个附庸。主业单一,仅靠咨询业业务支撑公司生存。而这一块业务很受行情变动影响。现在一些证券公司在做的财务顾问等业务,也缺乏法律界定和行业指引,容易引起纠纷。这些都大大限制了咨询业的发展。有业内知名咨询师表示,在目前的业务收入格局下,中国要出现独立的证券分析师,至少需要10年的大牛市做物质基础。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市场的参与者没有经过正规、严谨、专业的训练,没有具有专业水平的从业人员,不能发展成一个健全的市场,变成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从而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他指出,从事证券分析,需要树立一个最低从业标准,需要通过资格考试,有最起码的认证的要求,并不是谁都能成为证券分析师的。 市场参与者的专业素质不高,市场就不会发展。建立证券分析师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培养专业从业人员队伍所需要的时间也许是10年或者更长。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