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广生谈中国加入世贸半年来的变化
2011年01月10日 01:48
[打印本稿]
<< 专家认为:将中国经济增长系于股市是可行的 | 亚欧财长联合声明强调深化经济结构改革 >>
来源:人民日报 加入WTO半年来对我国经济总体影响是积极的 龚雯:我国加入WTO已半年,虽然“利弊之争”告一段落,但对于入世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依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变化较大,也有人认为没什么变化。您怎么看这段时间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实际影响? 石广生:总的来说,这半年来我国的经济运行平稳,外经贸形势比我们预想的要好。 加入WTO只是影响我国经济的一个因素,还要看到大的国际背景以及我们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过去半年,世界经济持续低迷,贸易量徘徊不前,国际投资减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尽管美国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其前景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不令人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采取了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WTO规则和我国国情改革涉外经济管理体制,使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前5月经济增幅逾7%,外贸出口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4%,明显好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贸易顺差和税收收入等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半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外经贸走势说明,加入WTO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是积极的,变化是可喜的。就全年而言,我国外经贸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甚至有可能与GDP增长同步。 在履行承诺的同时也开始享受到权利 龚雯:目前,国外一些人对中国能否切实履行WTO协议表示疑虑,国内一些人则担心中国如果认真履行协议会增加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压力,请问这半年协议执行的情况如何?能否像原来所说的那样在履行承诺中实现双赢、多赢?在加入WTO之前,您多次讲到,成为WTO成员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等等。现在,我们是否适应了这种由“观察员”到“成员”的角色转化,并真正享受到了加入WTO带来的好处? 石广生:半年来我们一直在认真履行义务。至今中国政府已基本完成有关法律法规的清理和修订工作,从法律上保证了承诺的履行。比如,根据承诺,在一些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颁布了新的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法规和条例,还有一些法规正在积极制定中。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立法方面可望完全符合TRIPS协议的要求。我们修订了《中外合资企业法》等三个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法律及实施细则,使之符合WTO规定。国务院近30个部门共清理相关法律文件约2300件,其中拟废止的830件,拟修订的325件。再比如,我们根据WTO的要求,减少了受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商品范围。还有,我们建立了WTO贸易政策咨询点,对WTO成员、中外企业提出的有关外经贸政策的几百个问题作出答复,同时还认真履行了向WTO通报义务。 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应怀疑中国政府履行承诺的诚意和能力。履行承诺意味着中国将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管理经济,入世后国内在政策上的调整已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进出口贸易愈趋活跃,跨国公司在华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这将有利于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居于主动,顺应全球生产结构调整潮流,从长远看完全可以取得双赢、多赢结果。 作为WTO的一员,也应充分享受权利。这半年来,我们全面、积极、建设性地参与了WTO各项活动。过去别人制定规则我们遵守,现在我们获得了平等制定规则的权利,这对维护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非常重要。不久前,我们在WTO新一轮农业谈判中提出了我国的方案,要求发达国家取消出口补贴,降低高关税,得到了很多WTO成员支持。我们已经开始根据WTO规则和规定,处理中外经贸纠纷,维护了我国的合法权益。至于角色转化,有一个典型例子:我们过去15年作为申请加入国与别国谈判,如今我们正作为WTO成员与其他申请加入WTO的国家如俄罗斯、越南等谈判。为什么要和他们谈判?就是要使我们同这些国家的经贸关系都建立在WTO法律框架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开展贸易和“走出去”创造条件。 当然,必须承认,WTO的规则和运作机制很复杂。只能说我们现在初步地适应了WTO成员角色,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气力,学懂、弄通、会用WTO规则,充分享受我们的权利,维护我们的利益。 部分产品进口量增加主要取决于需求 龚雯:近几个月来,钢铁、尿素、食糖等产品进口量激增,今年一季度仅钢材进口就增长了近18%,这种情况是否正常?有人把现阶段国内生产能力过剩矛盾加剧,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一些企业经营更加困难以及再就业率仍在下降等一系列现象,统统归咎为入世后进口增加带来的冲击,您是否同意这种看法? 石广生:我国正在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所作的市场准入承诺,但决定进口增长的关键因素仍是市场需求。以前可能我们惯于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来调控进口,今后要更多地通过调节市场需求来管理进口。很多人担心,今年初我国降低关税和取消部分非关税措施可能诱发进口的激增,但1—5月海关统计表明并没有出现进口急剧增长的局面,进口的增长低于预期。钢材进口幅度上升较快,与美国、欧盟实施特别保障措施和临时保障措施有一定的关系。原木进口增加,这与我国生态保护、贸易结构优化是相适应的。从进口的发展趋势上看,今年取消限制较多的个别产品(如汽车、化肥等)的进口有可能增长较快,但预计也不会对进口的大“盘子”产生大的影响。总体上看,我国前5个月的进口是正常而平稳的。 当前,我国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国内扩大内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体制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部分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仍有困难,就业和社保压力加大,市场经济秩序仍较混乱。但这些问题不是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而是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产生的,是前进中所遇到的难题,它们也将伴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贸易摩擦增加不足为怪 龚雯: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利用WTO这个舞台,进一步改善我国的外部环境,为对外开放扩展新空间。但是,从去年以来,我国遭遇国外贸易壁垒似乎愈趋频繁,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都在运用各种非关税措施对我设限,钢铁201条款、欧盟CR法规、动物源性食品案……还有诸如特保条款、非市场经济待遇等,给人感觉是中国在国际市场开始四面楚歌。还有人提出,我们才刚刚“学规则”,而WTO不少成员早已到了“玩规则”的地步,在国际经贸争端中我们只能越来越被动,被人牵着鼻子走。对这类问题您怎么看? 石广生:的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有所增加,特别是欧盟多次实施针对我产品的限制性政策,美国在钢铁和农产品贸易方面也采取了背离WTO规则的一些做法。同时,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加剧。据WTO统计,目前世界上存在约160多个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协定成员对区外需求大大降低。这些都对我国发展外经贸的外部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但目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归根到底是由于世界经济出现困难,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和近两年西方主要经济体衰退而引起的。这与中国加入WTO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不管我们是不是WTO成员,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趋势客观存在,我们都要面对这一现实。 庆幸的是,在此形势下,我们加入了WTO。这样,我们在同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进行斗争时,有了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进行斗争的规则手段。比如,根据WTO规则,我们可以成员的身份同有关成员进行双边磋商,还可以在多边场合按WTO规则起诉有关成员。如果中国至今还不是WTO成员,局面就要比现在被动得多,因为没有有利于我的多边斗争环境,我们只好单凭经济实力进行斗争,这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不过,也应认识到,由于中国已是排名全球第六位的贸易大国,特别是出口发展很快,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地会增多。这也不足为怪,世界贸易大国都是如此。对此,我们应有充分思想准备。 关税收入下降并不意味着整体税收能力下降 龚雯:我国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关税降至10%,这对外国投资者绝对是个利好消息,入世后,我国关税大幅下调,外商来华投资踊跃。但另一个事实是,前4个月海关税收一改近几年连续大幅增收之势,同比减少62亿多元,降幅7.7%,这会不会影响到整体税收收入? 石广生: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我国政府早在1993年就宣布到2005年将平均关税水平降至10%左右。因此,我们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了具体承诺。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5332个税目的进口税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低。降税后,中国关税总水平下降到12%。今年以来我国海关税收与去年同比减少,引起各方关注,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应该看到,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加速、关税壁垒减少的形势下,目前发达国家的关税水平已降到4%,并还要逐步降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平均关税水平已达10%左右。我国目前的关税水平是同发展中国家水平相一致的。发展中国家也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大趋势。既然我们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了WTO,就同样要适应这一趋势。 另一方面,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当前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手段。虽然降低关税水平,会使一些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海关税收有所减少,但这从根本上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进而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看到这个趋势。 在财政收入中关税的比重下降,这也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降低关税可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相应地会带来其他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我们既要履行加入WTO的承诺,适应新形势,同时在关税水平降低的情况下,还要通过发展贸易、加强征管、打击走私等手段保持税收稳定增长。这也是我们当前必须大力加强的工作。 “政府入世”不会影响宏观调控 龚雯:入世一定意义上是政府入世,您觉得这半年国内在政府入世方面有无起色?有人提出,以往国内经济出现波动时,宏观上采取一些办法和调控措施,对引导和改善经济运行状况效果明显,但入世后外部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加大,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好像不那么灵了。据此认为,入世影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长此下去会造成宏观上的失控。对上述观点您作何评价? 石广生:我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更不会造成宏观上的失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政府应该用什么手段和怎样进行调控。 以前相当长的时期,政府主要运用行政的、计划的手段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这样做是很有效的。但是,在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政府仍然用行政和计划的手段来调控经济,确实不那么有效了。由于WTO规则的基础就是市场经济,我们必须学会用经济手段,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用市场经济机制和健全的法律体系来调控宏观经济。只要我们政府熟悉世贸组织规则,运用好市场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对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仍然会是有效的。事实证明,许多国家在加入WTO后,既开放了市场,同时又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结果并没有影响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国政府同样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中国加入WTO后,政府依然对重要敏感领域加强开放与监管。只要我们用好经济手段,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有效。 企业亟需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规则 龚雯:入世后,各地掀起一股WTO热潮,许多人特别是企业界人士反映,通过学习、培训,基本规则是听懂了,但回去一对照,实际工作千差万别、千头万绪,心里又没底了,普遍缺乏操作层面的应对之策,面对新形势不知该从哪儿入手。如果这一状况持续下去,将来会不会影响到入世的正面效应? 石广生:这半年来,社会各界组织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活动,对大家熟悉和了解WTO很有帮助。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和研究这些规则,尤其是企业。这就好像是学外语,规则就像单词,法律文件就像字典。我们要通过实践把单词变成对方听得懂的语言,至于遇到不懂的词可以查字典。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实践中去学习和掌握规则。 政府和中介组织要加强对规则的研究和运用,我们的企业也应当尽快行动起来,除了有针对性地培训WTO专业人才外,首先应了解我国政府为适应新形势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修订后的法律法规情况、经过转变后的政府职能、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后的市场状况等。其次,随着我国开放步伐加快,政策更趋透明、更有预见性,企业应当利用这个机会,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力求将企业的发展纳入到我国乃至全球经济贸易发展的范畴中去。最后,企业面对国际贸易争端时,应当保持冷静,一方面要尽快掌握相关知识,积极应对;另一方面也应利用规则尽量避免争端;同时,应把来自于外界的压力转化为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动力。 全社会都应进一步强化规则意识 龚雯:前段时间我采访WTO总干事穆尔,他说现在看来,入世后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整个社会的规则意识;还有我们的体制完全不对路,所以,即使是过渡期结束了,我们还是不能适应WTO。对此您怎么看? 石广生:规则意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缺乏这种意识的直接表现就是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加入WTO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在全社会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在这方面,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因为政府不仅是规则的制定者,也受到规则的约束。要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加快政府职能转换,严格依法行政。同时,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要自觉地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消费者也要拒绝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只有让规则意识成为我们的道德标尺,诚信成为我们经济行为的准则,才能彻底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经济秩序。 今后重点是研究如何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龚雯:您认为接下来我们要在哪些方面进一步抓紧做好工作? 石广生:江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阶段,“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这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后工作的一个指南。据此,我们要在认真履行承诺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积极参加WTO多边贸易谈判,参与制定多边贸易规则。WTO新一轮谈判将要讨论的重要议题,都与我国的实际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特别是有关乌拉圭回合协议实施问题的谈判更直接涉及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二是要认真研究WTO规则,学会用这些规则来管理经济和保护自己的利益,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三是要加强培训,一方面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以便处理好加入WTO后大量和复杂的涉外经贸事务。另一方面也要向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政府公务员和企业家普及WTO知识。 中国刚刚加入WTO,今后,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时仍将会面对更复杂的情况,任务还很艰巨。但我坚信,有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有改革开放的丰富经验、经济建设成就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主动应对挑战,就一定会迎来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崭新未来。 相关阅读:
|
|
相关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