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券商融资动作更显“温柔”
2016年12月25日 09:39
网站管理员007
[打印本稿]
受制于股市行情影响,以两融为主的资本中介型业务萎缩,加之2016年10月1日新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并没有对券商的资本金带来实质性的影响,今年上市券商的融资动作比之往年更显“温柔”。但另一方面,资本市场上券商掀起了新一轮的上市潮,其中赴港上市成为券商热衷的新出路。
2016年10月起《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实施。事实上,证监会今年4月8日开始就《办法》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标准的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当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监管层对券商净资本的监管将进一步严格,券商将掀起新一轮的融资大战。但事实表明,今年以来,券商融资意愿并不强烈。
一般来说,上市券商较多采用直接融资方式,从期限长短看,短期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发行短期融资券等,中长期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公司债、次级债、定增等。今年以来,券商对资金的渴求程度明显小于去年。截止到12月25日,结合Wind数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在发债方面,今年以来券商发行企业债共计3787亿元,去年则达到7100亿元。同时,今年券商定增和配股也表现一般。
2016年3家券商成功实现定向增发,共计166亿元,其中东兴证券、长江证券和东吴证券分别定向融资为47.77亿元、83.11亿元和35.4亿元。在配股方面, 2016年共有3家券商实现配套募资,共募集197亿元,其中东北证券、太平洋证券和兴业证券分别配股融资34亿元、42.59亿元和120.64亿元。
“今年以来,券商PB(市净率)为2倍左右,这与历史底位有20%到30%的空间,处于历史中低位置。这意味着券商整体估值水平偏低,投资者投资券商的意愿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券商定向增发和配股的意愿并不强烈。” 某中型证券的非银金融分析师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同时,《办法》对券商开展业务并没有太大影响,前述非银分析师表示,截止到今年第三季度,券商行业的杠杆率不到4倍,最新的监管要求为6倍,这离监管上线还有较大空间,因此券商对增加净资本的压力并不大。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