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向VR或许要10年磨一剑,但企业级VR市场却早已进入了爆发期
VR和AR在去年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尽管他们是资本的宠儿、万众瞩目的焦点,但他们的大规模普及尚处于空中楼阁。 好在态势出现了转机,不过相较于热闹非凡的VR硬件设备或是内容创造,这一萌芽出现的领域要低调务实得多。 B2B和企业级的VR/AR应用在去年迎来了春天,并且将喜人的发展趋势延续到了2017年。尽管这一业务远没有普通消费者的VR娱乐业务那么夺人眼球,但实实在在的收入与利润也令后者望尘莫及。 根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引用的数据预测,企业级VR目前的收入实际已经超过了后者直到2020年的累计收入。 VR这块蛋糕到底有多大?实际上,VR/AR在游戏和娱乐方面的应用尚属于在襁褓中的婴儿,就连扎克伯格这样的科技圈大佬也认为它们至少需要经历超过十年的磨炼才能成为主流。 虽然很多人将其归咎于价格高昂的硬件设备门槛,但优秀内容如游戏或影视作品的缺乏才是限制其发展的根本所在。 在这样的环境下,之前人们预期的截至2025年斩获7000亿美元收入这一目标,未免过于雄心壮志了些。
从娱乐向民用VR推移肯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攀上巅峰,但人们对这一块蛋糕能有多大,何时,以怎样的形式等诸多问题尚疑惑重重。 再根据Tech Pro Research的调研显示,有2/3的企业受访者表示愿意在不久的将来启用AR技术,而愿意使用VR的比例也达到了47%。 除去硬件门槛降低和数字化转型这两大利好,相关软件、系统的进步,企业的应用等也为今年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传统行业已感受到了VR的“美”在今年,企业级AR/VR应用在创业者和初创公司的领导下,终于呈现出了良好的市场走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传统行业已经明确感受了VR作为一项营销工具所带来的好处。
医疗、教育、CPG/FMCG、通信、广告乃至地产行业,都已开始享受到虚拟和增强现实带来的甜头。我们正在迎来数以百计且颇具新意的3D可视化及增强应用。 Outlyer Technologies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他们正在应用360度全景移动广告来驱动用户参与度的提升。 在前些日子的西南偏南音乐节上,Metro Atlanta Chamber of Commerce就采用了来自Foundry45的技术为求职者提供亚特兰大的VR全景以吸引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美国东南角、山茱萸漫烂的亚特兰大成为了这些年VR/AR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之一:相关初创公司的数量不断猛增,现在甚至已超过半百。) 制造业虽然与“虚无缥缈”的广告/营销领域风格迥异,但同样也是新技术的受益者。 WorldViz凭借拳头产品Vizard和Vizmove VR应用坐上了可视化领域的榜首位置,并横跨各界为宝洁、飞利浦、3M等知名大公司提供服务。
他们的开源、可扩展库赋予所有大小企业在现实世界中直接快速设计、开发、测试新产品的能力。 这方面的先行者当属由Google开发的Project Expedition,以虚拟现实的形式为足不出户的学生提供美妙的环球旅行;来自冰岛的Sólfar Studios近期则将其珠穆朗玛峰VR项目赠予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 教育领域的其他初创公司如Alchemy VR, Unimersive和Curiscope也在用其浸入体验式的课程和训练使教育领域面貌一新。 VR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涵盖病人护理,远程医疗,康复训练等服务。对于医用VR,过去的2016年堪称里程碑: 第一台通过VR摄像机进行的外科手术也是在这一年完成;标志着VR有能力进入诸如手术等医疗核心领域大放异彩。 而相关的VR软件亦是层出不穷——通过可视化帮助医学生完成任务的Mativision,为身处病房的孩童重现温暖的家的氛围的VisitU,以及协助治疗恐惧症及其他心理精神问题的The Virtual Reality Medical Center。 总之,现在涌现出的企业级VR,为我们指出了另外一条充满意义的明路。娱乐向民用VR或许能迎来发展壮大的那一天,但其实际尚未走出空中楼阁。不同于前者,企业级VR目前已经硕果累累。 创业者和开发者完全可以从这些早期的成功中汲取经验,将取胜之道概括归纳,为今后民用VR的拓展所用,提供全新的视角。这正是为技术找到立足点,走向大规模应用的起点。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