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遭SEC调查,后遇浑水阻击,新东方正经历着上市六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波澜。对于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不喜欢上市”的俞敏洪来说,似乎验证了他的纠结。
俞敏洪经历过三次高考冲击、三次梦断留学路,被“踢”出北大,零下几十度的寒冬里提着浆糊桶贴广告,企业转型等种种曲折与失败,最后才办成了新东方。作为一家民营教育机构,新东方纽约上市,没有前例可循。
新东方成立至今,俞敏洪的斗志和激情在人事斗争和企业管理上消耗了不少。在《与世界对话——俞敏洪的“蜗牛”人生》一书中,俞敏洪曾表示想“金盆洗手”:“管理工作是我不擅长的。我非常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使自己不得不钻进自己织成的‘笼子’,不得不去操一些不想操、却不得不操的心。”
俞敏洪的电线杆情结
刚开始的时候,培训班只有俞敏洪和他妻子两人。疼惜妻子的俞敏洪自己一个人拎着浆糊桶在零下十几度的冬夜里张贴小广告。有限的广告牌位、有限的电线杆子、有限的生源,激烈的竞争之下,就看谁更快,看谁更狠。
“刷”上瘾的俞敏洪没有料到噩运的来临:俞敏洪的一名员工在贴广告时被人给捅了!这一刀也捅在了俞敏洪的心里,他突然明白自己应该有一个“后台”。但是到哪里去寻找保护?毫无背景的俞敏洪只认识处理“捅人事件”案子的那个警察。
俞敏洪凭借这一点点“关系”,软磨硬泡,居然请到了几位警察吃饭。饭桌上俞敏洪拼命地敬酒,最后把自己“敬”到了桌子底下,“敬”到了医院里,一条小命差点赔上。
都是“独裁”惹的祸
2000年5月1日,新东方公司化改造正式启动。根据公司股权设计,俞敏洪占有绝对的控股地位,其余十位股东只能分享剩下的股权,俞敏洪成了“独裁者”,是新东方的主人,而其余人等变成了俞敏洪的“雇工”。
新东方高层的天才们,学历、知识和理论都是绝对过硬的,但碰到管理就束手无策。再有,这些天才们都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民主”两个字是最要紧的,如今碰到“独裁”,自然极不舒服。
于是,俞敏洪的“独裁”地位就像原来在舞台的不起眼角落,忽然被打上了聚光灯,格外显眼,矛盾自然也格外突出。
俞敏洪想把新东方办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
俞敏洪曾经想把新东方办成中国最好的私立大学,如同美国的哈佛、耶鲁、斯坦福一样。然而,这些著名的私立大学都是非盈利性的大学,在中国的现实环境里,俞敏洪的梦想对于没有钱一天都玩不转的新东方来说,只能是奢望。
新东方的“先天不足”,造成它只能永远在教育和培训之间徘回,只能拿培训的钱,喊教育的口号;只能在培训之余添加一点教育的佐料,让这道大餐看起来更漂亮一些;只能怀揣着理想主义的梦想,在利益分配之余赞助贫困生,以此寻找一些崇高感。
老俞发工资就像黑社会分赃
2010年年初,高盛被牵扯进关系复杂的希腊债务危机。
新东方的老师都知道老俞最差的就是数学,大家都认为这个老板肯定很好蒙。新东方起步的时候,第一天进账100块钱,老俞特地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来发工资,指着他们说:“你,四十;你,四十;剩下的都是我的,以后都这么分。”两个老师高兴坏了,心想这个老板这么傻,以后日子有指望了。还没高兴完,新东方第二天赚了1000块钱,老俞又把两个老师叫到家里发工资。老师兴高采烈地来了,老俞指着他们说:“你,四十;你,四十;剩下的都是我的,以后都这么分。”
老俞的钞票都是用麻袋装的,特别有气势。每月发工资那天,老俞就扛一麻袋钞票到公司,在办公桌上堆得高高的,像小山似的,活像黑社会做完大买卖要分赃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