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险投资网首页 | 收 藏分站 | 融资服务 | 投资人服务 | 加盟代理 | 投资人打假 | 联系我们
中国风险投资网 > 创业人物 > 李书福的120块钱创业路

李书福的120块钱创业路

2013年11月12日 05:53    网络编辑07

(图为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李书福,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2010年3月28日21点,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的股权。

        李书福将自己几十年来作为一个“草根”创业的成功之道总结为两句话:第一,创业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路线。第二,无怨无悔的坚持下去,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能怨天怨地,必须默默的承受下来。只有这样,不断的坚持,持之以恒,会感动天感动地,最终一定会感动你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 ‘草根’不是坏事情,李书福认为这是一种美德,是一个很光荣的事情,所以你干成或干不成,心里压力都不是很大。但如果你本身就是一个大树,结果干成了草根,那你就失败了。所以“草根”没有什么不好,如果我们“草根”不断扎根发芽,不断在世界上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些都属于收获,都象征着一种成功。”李书福表示。

        李书福从1983年以120块钱的一部照相机开始创业,先后经历了开办照相馆、冰箱厂、摩托车厂等一系列起伏跌宕的创业历程,直到1997年豪情公司成立,吉利汽车雏形初现,如今吉利汽车已成为大型跨国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吉利汽车历经艰辛,如1997年,李书福在技术、资金、人才非常缺乏的前提下,以“借鸡生蛋”的方式,历尽坎坷才圆了自己的“造车梦”;如为求得一纸“准生证”,吉利高层四处游走,历时四年方“修得正果”……这一切,都由李书福以创造者、亲历者的身份娓娓道来,令在场参与节目的用户和媒体人士为之动容,深深地感受到创业之艰辛、艰难,成功来之不易。

       当谈及如何创业,有什么可借鉴的感悟和经验时,李书福总结为“追求理想、把握商机、坚持信念、不怕失败、用心决策、凝聚力量”二十四字“真言”,以及“中国车,飞多高,奋战十年变大雕!”的志向,“我的梦想是让中国车走遍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车走遍中国”的愿景,以及“我心意已决,我负全权责任,哪怕是倾家荡产,头破血流,我也要干!”的豪情,让大家真正感受到吉利汽车是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骄傲和自豪。

        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孙晓东先生表示,吉利已认识到,仅仅把大量精力放在提升产品力方面,已经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还要加强、加速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的建设,企业应当主动了解用户的内心需求,更主动地引导用户、为用户服务,进而推动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实现企业与用户的共同成长。本次“海岸之旅”暨中国小微企业生存与发展状态调查活动,是吉利汽车在营销策略上的突破和尝试——从用户精神需求层面出发,将汽车与自然、人文、历史等结合的“汽车文化活动”,也是将“紧紧跟随消费者的需求”的营销策略,转化到“根据用户的精神需求引领用户”的最好实践。

        2009年年底,在吉利与沃尔沃达成协议后,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因此成为全球的焦点,《华尔街日报》更是把他类比为亨利·福特。

        然而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是不看好此次收购的。他们认为,无论从年销售额、资产规模还是发展历史、品牌影响力上看,吉利与沃尔沃都不在一个档次。上汽那样的实力连个双龙都收拾不了,沃尔沃也亏损严重,瑞典人自己也经营不好,吉利又如何收拾得了这么一个烂摊子。

        而且吉利是这边奋勇的收购沃尔沃,那边还有着百亿的欠债。据李书福自己公布吉利的财务状况显示,吉利正在使用银行贷款30多亿元,从香港资本市场调用资金20多亿元,配套商欠款60多亿元,负债额超过100亿元。 为这起收购,李书福组建了强大的中介团队:著名的富尔德律师事务所作为收购法律顾问,负责收购项目的所有相关法律事务,包括知识产权、商业协议、诉讼、雇佣、不动产、经销商及特许经营等,国际“四大”的德勤负责收购项目的财务咨询,对沃尔沃公司的财务、税务、包括成本节约计划和分离运营分析、养老金、资金管理和汽车金融进行尽职调查和分析;而洛希尔投资银行作为收购项目的财务顾问,负责对卖方的总体协调;博然思维集团作为项目的公关顾问,负责项目的总体公关策划、媒体战略制定和实施。

        收购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吉利收购沃尔沃,李书福是认真的,现在看来,无论是融资方案,还是对核心技术的技巧性的处理,以及与工会的协调,李书福都赢得了本来充满敌意的对方的信赖和认可。特别是,在沃尔沃品牌的“血统”上,李书福表现出了对对方相当的尊重,其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董事会,照顾了瑞典人的自尊,平息了担忧,这和很多如处于青春期的中国民营资本在海外收购中的躁动和狂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关阅读:


分享到: 更多
近期活动
  • 往届回顾
点我访问新系统
点我访问新系统
关于我们 会员服务 加盟代理 诚聘英才 常见问题 留言反馈 投资人服务  联系我们 广告价目表 旧版栏目

中国-深圳 中国风险投资网--风险投资的门户网站 1999 - 2015 中国风险投资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2753号

中国风险投资网法律顾问由广东创晖律师事务所独家提供

versign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网站备案 网上交易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