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军:我和我的娱乐工厂
(图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 王中军,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经是一个揣着10万美元回国的创业者。从《手机》到《非诚勿扰》,从《夜宴》到《可可西里》,自称对电影是外行的王中军,一手打造出了国内第一家创业板上市成功的民营影视制作公司。 2001年1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有限公司;现任公司总裁。 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旗下有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华谊兄弟影业投资公司、华谊兄弟文化经纪公司、华谊兄弟音乐公司、环球热力兄弟影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西影华谊电影发行公司、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 其中,华谊兄弟影业投资有限公司其前身为华谊兄弟广告公司影视部,短短几年间,华谊兄弟已经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推广、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这为日后的竞争储备了强大的实力,同时也在国内业界迅速风生水起,声名显赫,成为最成功的民营影视公司之一。 未来,华谊兄弟将不局限于影视制作业,在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影视制作环节、开展影视艺人经纪代理的同时,也会积极开拓影视不动产专项投资等业务,并与国内优秀同行开展广泛合作,力争使中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大制作——大投入、大产出的商业模式是华谊兄弟在国内业界频频取得成功的法宝,今天“大制作、大手笔加影视大腕”已成为华谊兄弟的投资经验和原则。另外在电影前期的策划、后期的推广和发行上也有大笔投入,同时,在运做的每一个环节上,华谊都在力求从三个方面做到专业化:第一是密集资本投入实现规模化生产;第二是专业化分工;第三是技术先导。 海外发行——在中国电影界,华谊兄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电影《大腕》是中国第一部实现全球票房的影片,这种合作方式给华谊兄弟带来巨大的利益 ,除了票房收益外,影片发行的海外渠道是华谊兄弟得到的最大硕果,由此一条中国电影打向世界的道路展现在华谊的面前,从2005年起集团成立华谊兄弟电影国际发行公司,直接营销公司自己的电影。 1994年,在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他怀揣在美国赚到的10万美元,回国创业。华谊当时的经营很艰难,刚开始做的是一本小杂志,刊登一些广告,然后直邮给使馆和三星级以上的高级公寓。他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到地铁口,锁好车,然后坐地铁,到建国门下车,再去公司。而后不久,中国银行全国15000多家网点的标准化规范工程,使华谊广告立刻摆脱了困境,并一举奠定了在国内CI领域的地位。名利双收的这一单买卖,还让王中军先后接下了国家电力、中石化,农行金穗卡、华夏银行等大单子。“这是太简单的方式,其实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中国没有。这不是我创新的,而是我学来别人的方式。”三年后,华谊广告公司进入中国十大广告公司行列,其实力已不输国内的其他4A广告公司。 依靠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走上电影之路纯属偶然。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在路上碰见了他出国前在广告公司的同事刘晓玲,一直在电视剧圈里做事的刘晓玲告诉王中军拍电视剧怎么怎么赚钱,王中军有些心动。很快,王中军投资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虽然没有拍戏的经验,但王中军利用自己做广告的优势,进行了很好的推广,第一部戏居然盈利百分之百!尝到甜头的王中军一头扎进电影圈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2000年12月18日,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王中军出任总裁。如今,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并在电影市场上演绎着资本化的进程。海外票房分成、多元化、重组、上市……在不知不觉中,华谊兄弟正改变着中国电影人传统的市场观。王中军的华谊兄弟共投拍电影十多部,在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排行榜上创造了连续3年冠军的传奇神话。 王中军认为自己所在的这个产业“钱”途无量,“在美国,以电影为代表的娱乐产业,是仅次于军工的第二大产业,时代华纳、迪斯尼这样的企业都是上千亿美元规模的,我们从事着和他们一样的产业。”王中军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一定能够产生出足以和时代华纳抗衡的娱乐产业巨头来。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