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纺做成艺术品的薛伟成,创业灵感来源于欧洲旅行
(图为薛伟成) 薛伟成,罗莱家纺董事长,从罗莱的品牌打造、品牌再造,到品牌强化……薛伟成带领着罗莱稳稳地占据着家纺行业的第一梯队,罗莱因他而精彩,他因罗莱而成功。 上个世纪80年代,江苏南通工商世家出身的薛伟成,很早就开始将农村人缝制的枕套收购起来,运到城里推销给百货公司。他执着、坚韧,历尽风险与艰难,成为那个时代典型的创业草根英雄。 市场一点点撬开,生意越做越大。1985年,薛伟成将枕套卖到了东北、天津、山西,商场看样下单,家里组织生产。不少城市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店都成了他的伙伴。那些年,用同样方式在外“跑生意”的南通人不计其数,但为什么今天最成功的却是薛伟成?其实他并不比别人聪明,但比别人更执着,更专注,更勤奋。生意方法大同小异,别人付出九分的努力,薛伟成付出的却总是十二分。 又一年过去了,同伴一如既往地用原有模式收购家庭作坊的产品时,生意不断的薛伟成,已经有了自己的工厂!从那时起,罗莱就形成了做任何事都要比竞争对手更努力、更较真的基因…… 1988年,弟弟薛伟斌从政府部门辞职下海,帮哥哥打理生意。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整个国家立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切都在改变,兄弟俩也将越来越红火的工厂从乡下迁到了南通市区,百十名员工披挂上阵,企业上下脱胎换骨,生意有了新的气象。这一年,薛家兄弟的床单床罩生意已经做到了近400万元。 也是这一年,两兄弟趁势而上,开始谋划攻打市场的制高点——上海。1992年9月,商场高手薛伟成去了一趟意大利。他需要在那里找到灵感。虽然产品卖得还算风生水起,但兄弟俩仍然感觉不对劲儿。原本家家户户自己都能做的床单枕套,怎样才能让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产品究竟该卖给什么人?该做一个怎样的品牌? 当时,薛伟成参观了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教堂神圣而典雅,徜徉其中,薛伟成顿时被欧洲艺术的奇特迷住了。“这种欧式美感可不可以运用到床品的设计中呢……”那一瞬间,仿佛灵光乍现!薛伟成顿感头顶的天空一片澄明。他终于领悟到自己事业的定位——做欧式风格的中高档床品,开创一个“让消费者追求生活艺术”的家纺品牌。这样的风格和想法在国内市场绝对是一个空白!回国后,薛伟成用意大利音乐家奇普里亚诺·德·罗莱为品牌命名,同时采用了古希腊神话中掌管纺织业的女神阿拉克涅的侧面画像,用作品牌的辅助图形,强化了欧式风格的文化内涵——至此,罗莱品牌诞生。 要做就做大!1994年罗莱拿出近40万元,在国内家纺公司中率先设计了CI识别系统。从此,品牌经营的理念渗透到了罗莱人的血液中。随后罗莱连续参加了“全国针棉纺织品博览会”等多个展会,大气新颖的形象和精良的产品品质,引得各地商场前来参会“寻宝”的纺织品经理纷纷侧目。“从此,我们在业内有了不错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罗莱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他们紧锣密鼓,挥师征战全国市场,采取了当时各行业都在使用的办事处营销模式,扁平化,相当于厂家直接零售,利润空间巨大。前期在北京、太原、杭州等10多个大区设立了办事处,由办事处与商场交易,先货后款,零售500~1000元/套,账期30天。短短数月间,各省会城市的商场就铺进了罗莱的产品。 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但企业系统要完整,各个分支系统的运作也必须精益求精,要“专注”而且“卓越”。于是2004年,罗莱在企业全面升级的大思路下,决定一方面构建完整的战略系统,另一方面将经营重心从“跑马圈地”移到“精耕细作”上,将系统做深、做透! 此时全行业都开始学罗莱,疯狂到了什么程度?只要谁做了一次罗莱的供应商或配套商,一年之内不愁没有生意。比如上海某个印刷厂为罗莱印了一次海报,华东地区这个行业的所有企业,都会来找这个厂印海报;南通某运输公司运送了罗莱的货,只要将罗莱的包装箱往公司门口一放,很快其他家纺企业就会找上门来。为什么?“因为罗莱都是找的他们……” 2008年初,罗莱入选“2008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榜”,业内波澜不惊,没有人感到意外。多年来,罗莱积累了不错的品牌认知度,而大型公关和公益活动,将罗莱的美誉度推向了高峰。罗莱一直认为做公益事业,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而且薛伟成有一个核心价值观:“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所以,就像硬币的两面——回报社会的活动自然能提升品牌的公众形象;舍得付出的罗莱,又迎来了新的平台。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