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狂人”尹同跃:创业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图为尹同跃) 尹同跃,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 从1996年11月来到奇瑞公司,在一片荒地和几间小草屋里,尹同跃与同事们开始了艰难创业,“造中国人买得起的好车”成了他的梦想。十多年来,从白手起家、蹒跚起步到成为中国民族品牌汽车的骄傲,尹同跃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创业伊始,尹同跃和同事就立下了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己任的雄心壮志。在安装奇瑞第一条发动机生产线时,面对外方迟迟不能“交钥匙”,尹同跃带领团队冒着巨大的风险,日夜奋战,顽强拼搏,硬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让生产线运转起来,节约了大笔的投资,并由此确立了“自主创新”的企业发展战略,使“自主创新”成为奇瑞汽车的立身之本和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和灵魂。 1996年,为了生产第一款轿车,奇瑞花2500万美元从英国福特公司引进一款发动机和一条生产线,引进合同是按“交钥匙工程”签订的,英方派来2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装工作。但这些人松松垮垮,不好好干活,加上工程技术复杂,难度大,后来几乎做不下去了,眼看就要成为半拉子工程,但他们却不肯罢手。在这种情况下,要么继续让他们晃晃悠悠做下去,至于哪一年才能“交钥匙”,谁心里也没底;要么干脆让这些英国人提前回国,半拉子工程自己来收拾。但是,自己干风险太大。尹同跃实在忍受不了还是未知数的等待,他权衡再三,决定大胆的冒一次险。市委书记詹夏来表情严肃地问尹同跃:“干不成怎么办?”尹同跃义无反顾地回答:“干不成,跳长江!” 2000年,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生产汽车许可证的企业能够生存下去,在安徽省和芜湖市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指定奇瑞汽车为芜湖的出租车用车,并为其上牌照。 但奇瑞造出来的车无论是否达到安全标准,都因为没有登上国家轿车目录而不合法,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进行了加入上汽集团的谈判。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谈判,一个完全不平等的谈判。因为上汽掌握的底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上汽集团就没有户口。最后,双方签署了《国有资产划转协议》,奇瑞同意将35040万元的资产(注册资本的20%)无偿划到了上汽集团的账下。 2001年1月,安徽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上汽奇瑞。从此,奇瑞汽车所有的车型在尾部左上角都打上了“上汽奇瑞”的标志,导致很多购车的人曾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上汽奇瑞”四个字给了这个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是奇瑞加入上汽集团获得的最大好处。同年10月27日,第一批200辆奇瑞轿车经天津港出口叙利亚。 尹同跃深知,在有百年历史的汽车工业中,中国民族汽车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此他苦苦寻找快速发展的突破点。2002年,奇瑞启动宏伟的动力战略规划:总投资30亿元,建立年产50万台世界顶尖发动机的生产基地。2004年下半年开始,来自三大洲8个国家的200名高级工程师,在奇瑞组成一流的作业团队。代表当今业界最高水准的9条生产线和200台数控加工中心,组成奇瑞的世界极品发动机制造工厂。并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发动机自主品牌ACTECO,并且在2006年3月有5000台发动机出口到美国,实现中国自主发动机品牌出口“零的突破”。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9年1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品牌中,QQ排名第三位。2008年SUV的前五位排名中,奇瑞的瑞虎排名第三位。 奇瑞连续多年出口遥遥领先,2008年上半年,奇瑞出口8.30万辆,遥遥领先第二名的3.07万辆。2008年实现整车销售35.6万辆,继续稳居乘用车销量排行榜前五名,奇瑞销量连续第10年蝉联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尹同跃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被称为工作狂一点也不过分。他也是技术创新的狂人。尹同跃本可以在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方向都更明朗的一汽大众一步步稳妥地向前走,可一旦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抱负时,他义无反顾地南下芜湖;本可以和国外汽车企业牵手过上舒坦日子的,他却偏偏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 从另一方面说他却也并不疯狂,尹同跃清楚地了解奇瑞现状:“尽管面对电视,我们不能说得太谦虚,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比较差的。从内部管理,从人员素质,从领头人的素质,比如我,这是真心话。这就跟爬山似的,刚开始大家都能够爬上去,但是越往高走越缺氧,虽然现在还没进入缺氧的状态。”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