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硅谷的崛起
2014年06月28日 12:51
网站管理员07
[打印本稿]
硅谷的中国草根一直以来的优势是过硬的技术实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因此在技术门槛要求较高的早期硅谷创业市场,不乏一些特别优秀成功的第一代大陆华人创业者,譬如 Fortinet 的 CEO 谢青,NetScreen 的创始人邓峰。
硅谷曾一度被称为是“IC Valley”,I 是 Indian(印度人),C 则是指 Chinese(中国人)。
印度人擅长软件设计,而中国人则专精于硬件的设计与整合。
在软件至 web1.0 时代,,成功的一代大陆华人创业代表有 TeleNav 的创始人金海平(NASDAQ: TNAV) Baynote,Interwove 创始人贾石琏(Interwoven 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WOV,后被 Autonomy 收购)等等。
在 Web2.0 时代至今,由于信息透明化程度的大大提高,开源技术的兴起,创业门槛大大降低。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高中生都可以写 Mobile Application 的时候,创业者们拼的往往都是创意,而不是技术创新本身。在这种大环境下,第一代中国移民一些天然劣势,譬如语言文化背景和本地人脉限制,不擅长表达与推广,都限制了创业者在硅谷的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长久以来硅谷创业者需要面对的两难抉择:当没有绿卡的时候,如何面对创业失败的风险?当在大公司苦熬若干年等到绿卡,是否还能维持当年创业的激情? 当创业开始后,国内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归,还是不归?当老婆孩子已经扎根硅谷,如果归国,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许许多多的问题与抉择,都能让硅谷创业者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维谷过后往往是对现实的妥协,于是创业最终成为了年轻时的一场梦,中年时的一声叹息。
每每人们说 "I have to..." 的时候,看似别无选择,其实不过是在所有劣势的选择中选择了效益最大的那个,于是便安于现状只求过的舒服。 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有选择的时候放弃选择,只求问心无愧,不求心安理得。大部分时候妥协的结果便是庸庸碌碌,若干年后突然觉得应该奋起求变,但已经有心无力了。“Follow your heart”这句话不是白说。
但是我在许许多多 80 后、90 后同龄人的身上,看到了拒绝平庸,拒绝妥协的实力与魄力。他们很多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舒适的大公司的生活,为了梦想,渴望改变,不畏风险。也许最后他们也会跌倒,也会失败,但是正如一个朋友和我说的“人这一辈子,就是看你能不能和你的孩子、孙子,说你当年的故事”。
一个人的团队,如何默默耕耘了三年,读书、毕业、工作。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将一个产品从无到有,经历无数次的推翻与重写,在无推广,公关的情况下,发展到现在的 30 万注册用户。
个人像一支队伍一样战斗,这个人就是“东学西读”创始人,老魏。和老魏交谈过程中我看到了他身上许多优秀创业者特有的素质:坚持、严谨,对产品的完美主义,对用户感同身受的了解。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