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锦红:求变是唯一出路
2014年09月12日 07:46
网站管理员07
[打印本稿]
穷则思变,可是王锦红这一变,却变出了周围人都没见过的东西。
穷则思变
几年前,王锦红和丈夫从农村来到城市,不久,两人在金凤区买了房子安下了自己的小窝。可是,当两人爱情的结晶诞生之后,问题便出现了——王锦红的工作单位在永宁县望远镇,每天奔波之余,无法照顾孩子。另一方面,王锦红工资不高,两口子日子平时就过得很紧,现在添了一张嘴,经济更加拮据了。“当时我们就在想,每个月赚的钱不多,照顾不了孩子,家里经济也特别拮据,还不如自己辞职干点什么,这就叫穷则思变吧,我想每个创业者都有这么一个思变的过程。”
“那时候我就在想,干什么能养活我自己,还顺带着把家里人的工作一起解决了。开饭馆?不行,我们没那个技术和资金,而且也不一定能赚到钱。开商店?我们没经验,最重要的还是没资金……”就在王锦红苦恼的时候,几个朋友的电话让她脑中闪过了一个灵感,“我生下孩子后,让老公把孩子的胎盘做成了胶囊,效果不错,很多同龄的朋友听说这个事儿之后,都让我们帮忙,我一想,这不就是需求么?我要把它做成生意怎么样?”
王锦红夫妇做了周密的市场调查,首先是有市场,银川市每年待产的产妇大约有6000人~8000人,按每人的胎盘150元的制作费来算,一年银川就有90万元的市场,即使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做(胎盘胶囊),他们也能收入30万元,这比起原来的工作,可是强了几百倍。第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不会打理这个(胎盘),而老人用瓦片煨的方法,不卫生,营养损失大。
逆境求变
今年4月,准备了4个月的紫河轩如期开业。然而,生意却让王锦红夫妇大大失望,1个月里,仅仅有3单生意上门,收入450元,而水电、员工工资等费用,就超过了3000元。这让王锦红夫妇再一次陷入了矛盾的困境中。
破釜沉舟的王锦红,想到了最笨的一招。她动员了可以动员的所有人,上街去发传单,不止是她和丈夫,甚至连她60多岁的老父亲也揣着传单,见到孕妇就发。然而,第二个月店里的生意依旧不见起色,只有15人上门做了胎盘胶囊。
“我想,这和有些人不理解这个行业有关,怕我们卫生条件不够好,怕我们的资质有问题。”王锦红说:“于是我就给孕妇家属报销打的费,请他们来看看我们的烘箱、无菌室、操作台是不是卫生。家属甚至能穿着消过毒的衣服,现场参观胎盘怎么做。”与此同时,王锦红联系了不少孕婴店和月嫂,请求对方帮助宣传紫河轩。
王锦红的这些营销策略收到了成效,开业第三个月,紫河轩迎来了30多位客人,第四个月,紫河轩的顾客增长到60多名。现在是紫河轩开业的第五个月,按王锦红的说法,肯定能超过Cye.com.cn上个月的人数,“我上个月纯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比我以前上班3个月赚的还多。而且我家里几个无业青年的工作都解决了,每个人也能拿到800到900元。”生意好了,给了王锦红更大的“野心”和底气。下一步,她打算时机成熟时,和丈夫将紫河轩做成连锁店。
好事多变
看到了市场,王锦红夫妇要过的下一关,就是审批关。人胎盘代加工这个行业,在全西北乃至全国都可以说是首例,因此相关部门的审核异常严格、谨慎,这使得王锦红的紫河轩从2008年12月筹备,直到2009年4月才正式开张,光是装修图纸,就被打回了三四次。“相关部门对我们这个行业,是有顾虑的,一方面,怕我们卫生条件不够,硬件不达标,出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怕我们私自收来人胎盘,加工出售,带来法律和伦理的问题。所以,我们以食品代加工的名义,上报金凤区卫生监督所审批时,对方对于我们这个店非常重视,小到防鼠防蝇、杀菌顶灯,大到无菌区的布局设计、工艺流程,卫生监督所的人都实地进行了考察,给出了专业性的意见。可以说,他们是以做药的某些标准,来要求我们的。”
最终,卫生监督部门授予了紫河轩卫生许可证,但他们也给紫河轩的经营划定了“框框”——只能为产妇家属送来的人胎盘做来料加工,不能私自收售人胎盘相关产品。过了食品卫生这一关后,紫河轩顺利通过了工商和税务部门的审查,但税率目前仍未确定。因为人胎盘加工这个行业之前没有,税率没有依据。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