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孩的“内衣帝国”
从复旦大学毕业后,凌宇慧的室友一个去英国的名校留学,一个做了珠宝行业,还有一个在上海的银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选择了创业卖服装,凌宇慧一度被同为生意人的父亲泼冷水,不过,“现在老爸对我的看法转变了,虽然利润没有他高,但我的销售额做得比他大”。
“我们家里有做生意的传统,爷爷、爸爸都是生意人”。凌宇慧小的时候,父亲教导她“女孩子要温柔贤淑,会做家务”,于是,“洗个碗5毛钱,拖个地板一块钱,都是明码标价”,这让凌宇慧从小就很有经济头脑。到了初中的时候,因为父亲和台湾人合开了一个服装厂,凌宇慧开始受到相关的熏陶。
因为复旦大学有比较灵活的学分制,凌宇慧在大一、大二修读了很多课程,“把该读的很多书都读了”,同时又做许多份家教兼职来赚钱,“进大学以后就没怎么依靠父母了,打工的钱够自己花费,而且过得很好”。回想起这段经历,凌宇慧露出笑容:“身边的同学也有打工的,但是没有我那么拼命。”
大二时,凌宇慧在校外的语言培训学校上课时认识了一个老师,“和我一样喜欢研究服装”,后来这个老师成为凌宇慧第一个合伙人。到了大三,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凌宇慧开始尝试在复旦BBS的代理版上经营,“那时我非常喜欢打羽毛球,就卖一个品牌的羽毛球衫”。在一次校际羽毛球比赛上,凌宇慧赞助了复旦大学的校队,给每人发了一件羽毛球衫。当复旦大学校队和同济大学校队比赛时,双方队员都傻了眼:双方的球衫一模一样!原来合伙人刚把一批羽毛球衫卖给了同济大学校队。
后来,两人在复旦大学北区开了一家为外出实习的学生提供职业装租赁的小店――“罗拉时尚”,也卖一些休闲装。凌宇慧开始没想赚钱,后来发现经营得不错,第一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百分之百。业绩让凌宇慧很振奋,她的宏伟规划是:“要做实体店,马上有自己的品牌,要在全国各地铺开……”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