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喜:从打工仔到老板
10月2日一大早,阴沉了几天的天空开始发亮,浸透了雨水的街道还水汪汪的。“今年哪儿也不能去了,国庆节放假,家装的顾客多,昨天的业务量比平时增加了近一半……”济南白鹤建材批发市场华鲁三兴装饰总汇,打工仔出身的店老板王运喜,数着正要送走的70张细木工板,忙碌的身影中充满了成熟和自信。
1995年,几年在外面打工的经验,让王运喜决心撂下家里的责任田,从单县黄河故道边的偏远小村来济南创业,在北园大街上开起了石膏线厂,生产家庭装璜用材料,自产自销。“当时只想着本小、好起步。”没地方吃、没地方住,7个人一起租了间锅炉房,白天当厨房、餐厅,晚上当宿舍,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由于不懂经营,第一年年底交完房租,利润只有几千元,回家过完年就没剩下多少。“但在城里立住了脚,结交了一些客户,为以后的发展打个好基础。”
1997年,市场改建,厂子挪到了白鹤建材批发市场,王运喜开始附带销售木线、板材、油漆、五金等家装配套材料。凭着打工仔的诚信、朴实、吃苦耐劳,他的发货量越来越大,摊位也由一家变成了三家,事业一步步发展起来。
“人人都能干的普通活不挣钱,有点本了就得干别人干不了的!看起来是走了些弯路,可也学了不少东西。”2000年,随着建材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王运喜开始从事当时省内还没人涉足的玻璃钢造型。
刚开始没人会做,就高薪从无锡请来“老师”,没想到人来了不仅苛刻地要求不按月开工资,要按每根14000元拿提成,而且还动不动就技术“卡脖子”,一个月只做10根,多了不干……眼看着客户一个个被气走,王运喜只好开始琢磨、研究起配方,自己搞造型研发,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掌握了生产的核心工艺和技术。
“前年济南一家大型高档酒店大堂塑型,如果用木雕2年也干不完的活,我一个月给装上了,效果一点也不差,目前济南还没有几家能做得起来。”
党的政策好,一个人富不算富,大伙都富了,才算是真富。王运喜的石膏线厂干起来不久,村里到济南打工的乡里乡亲都喜欢先找他,能找到工作的落落脚再去,找不到活的就先在厂里干。“跟着转几年,就出去自己干,而且一干就起来,现在已经有十几个也成了小老板,其中几个已经干得比我大了。”
尽管已经在省城买了车、房,一家老小都在身边,可在王运喜的心里,老家单县大谢庄,那个黄河故道旁现在只有不到100口人的小自然村,比起眼前的城市仍然显得更亲近、更踏实些。“春节年年聚,村里十几个在外面干的,有的还在打工,有的也成了老板,和老少爷们儿凑到一起,拉拉呱,尽管天气有些冷,可心里觉得热乎,不见面就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