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原是常务副市长下海
浊浪排空,惊涛裂岸,滚滚洪水来得陡,时间长,将整个江汉平原淹没殆尽。为了逃难,湖北省汉川市湾潭乡农民余常勉一家随乡亲们都搬到了汉江大堤上,住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生活已经够艰难的了,可余常勉的第三个孩子偏偏在这个时候降生。为了纪念1954年这个大灾大难的岁月,余常勉给孩子取名“余汉江”。由于家穷,奶水不足,襁褓中的余汉江,竟然日夜不停地哭闹了一个多月。
那年月,为了多挣几个工分,补贴家用,余汉江的姐姐和哥哥分别只念完小学和初中就辍学回家务农。余汉江后来亦未幸免,也只念完了初中就辍学回家务农。“半夜梳头,鸡叫饭熟”。一家人勤扒苦做集中供养弟弟读书。但是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极左时代,你干得再多再好,也没法得到得更多。“难道就这样一辈子窝在农村?”天生好动、敢想敢干、爱广交朋友的余汉江,那时候想得最多的是自己的出路。1970年,余汉江应征入伍,他想通过这种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1975年,余汉江退伍回家待业。1976年就碰到原孝感财贸学校(现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到汉川市招收知识青年和回乡青年入学。经过推荐、考核,余汉江作为回乡青年成为其中幸运的一员。尽管只是一个中专学校,但原孝感财贸学校当时却堪称孝感的“清华大学”,孝感的党政机关都在这里要人,就连湖北省直很多机关也都跑到这里来要人。原孝感财贸学校党委书记袁胜先说,余汉江是幸运的,他是最后一届被推荐上学的,从1977年开始,国家就恢复了高考制度。
在学校,余汉江如饥似渴地刻苦学习之外,还很主动、很热心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余汉江慢慢地就成了学校未经指定或者任命的专职宣传员,不论班级里出黑板报,还是学校里出宣传刊,都少不了余汉江。袁胜先说,那个时候的学生干部一当就当到毕业,如果是像现在这样每年通过选举换一次届,余汉江肯定会被选为学生干部。
原孝感财校毕业后,余汉江被直接分配到了建设银行原孝感地区分行工作,他在计划科里从普通科员干起,一直干到科长。
湖北省水力发电站很多,但是每到枯水季节,湖北电力供应仍然十分紧张,到处都不得不拉闸限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6年底,国家拟在湖北投资新建一座火力发电厂,地址就选定在地处汉江边的湖北省汉川市。为了配合汉川电厂的建设,建设银行原孝感地区分行准备在汉川单独设立一个分支机构——建设银行汉川电厂支行,余汉江被派到这个支行出任第一任行长。回到家乡,余汉江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更是得心应手。随着电厂建设进度的加快,资金流量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配合电厂建设,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将汉川电厂支行收为省里直管,并将其由正科级单位升格为副处级单位。余汉江的职务、级别也很顺理成章地得到升迁,由过去单一的电厂支行行长升格为建设银行原孝感地区分行副行长兼电厂支行行长。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按照中央提出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原孝感地区(现孝感市)开始在全地区范围内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年富力强、有知识、有文化、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充实到党政机关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时年三十六七岁的余汉江各方面条件都很符合,工作上也很出色,又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他被选拔到原孝感地区孝感市人民政府(县级市,现孝感市孝南区)任常务副市长。
从中专毕业参加工作,到后来出任原孝感地区孝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余汉江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现孝感市一位老领导告诉《商界名家》记者,当时余汉江是原县级孝感市“四大家”领导中最年轻的一位,按照余汉江的工作经历和当时政治上的那种发展势头,前途无量!
1992年8月,时年仅38岁、已经在原孝感地区孝感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岗位上历练了一年多的余汉江,主动辞去了令人羡慕的领导职务,下海了。这连当时的很多领导和同事都惊诧不已。一时间,常务副市长余汉江辞官下海的事情成为了当地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有人说,余汉江年轻气盛,和领导班子中其他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市长的关系处理得不好,被迫辞职;也有人说,余汉江不屑于只是当一个副市长,尽管是常务副市长;还有人说,余汉江当时欠了一屁股债,一时又无法还清,不得不辞官下海赌一把;等等,各种说法不一而足。有人不解,有人扼腕,有人敬佩。据多年后余汉江一次公开的说法是:“行行出状元,条条蛇咬人。”那几年,身在官场,思想并不安分,自觉个人爱好与能力更适合经商,所以他才冲破重重阻力,毅然辞官下海,投身于房地产业。
对常务副市长辞官下海,社会上难免流传一些猜想:是不是想利用台上编织的关系网,为自己开方便之门,争取优惠政策,赚取高额利润?然而,辞官后,余汉江却带着包括他胞兄余汉生在内的10余个人,南下投资开发正热火朝天的海南,开始了他艰辛的创业之旅。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