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富翁迷上垃圾处理
这一切在1995年的某一天发生改变。
吴伍权回忆,那时他每天出门、回家,都要途经番禺金沙路和迎宾路交界处的一座垃圾填埋场,风一吹,5公里外就能闻到臭味。有一天,他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国外垃圾处理技术的报道,垃圾只要利用得好,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能发电。从此,他动起心思,决定转产
但当他将该想法告诉家人时,遭到了全家上下以及亲朋好友的反对。妻子蒋沛玲不能理解,“垃圾太脏了,你已经46岁了,可以安享生活,何必转行呢”。大哥二哥觉得他简直就是傻瓜:“垃圾处理是国家、政府的事情,你瞎操心什么?”
但吴伍权似乎下定决心,他扔开生意,钻进了与垃圾相关的研究学习中去。看书、查资料、向专家请教,甚至花钱去国外垃圾厂取经……3年中,吴伍权说他扔掉的生意无数。
垃圾制气成功
1998年,吴伍权干脆卖掉了金属机构厂和拥有的所有商铺、房产,在横沥镇开起了这家横沥镇卫生处理厂(后更名广州市权业绿色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不懂垃圾分拣,垃圾运回来后,吴伍权就带领十几名工人顶着炎炎烈日人工分拣,玻璃、容器放一堆,废纸、破布叠一起,蔬菜、瓜壳多一络,石头、沙子垒一处……凭着早年练就的机械制造手艺,吴还自己动手制造机器。从高达十几米的焚烧炉、垃圾棒挤压机、到分拣垃圾的滚洞筛、溶塑机,工厂的机器无一不是吴亲自带领工人动手做出来的。
跟了吴9年的湖南籍工人钟新华很佩服自己的老板“他各种技术无所不能”。
吴还带领大伙用大铁锅“炒垃圾”。将洗净晒干的可燃垃圾倒进烧红的大铁锅,用铁铲不断翻炒,垃圾不断排出臭味,就用几台电风扇在一旁扇走。就这样吴伍权把垃圾炒成了一根根木炭般粗的黑色可燃“垃圾棒”。就是凭着这些可燃垃圾棒,2000年,吴伍权研制成功“WRDF型可燃性固体废物热解气化为煤气技术”——即将可燃垃圾棒,投入热解气化炉,对其进行顺流热解气化,便产出了可供利用的燃气。
2001年4月6日,垃圾制气技术通过国家建设部鉴定和科技成果评估。清华大学环境系固体废物控制及资源化研究所所长聂永丰教授从2001年起连续3年专程从京来了解吴伍权的技术发展,他说,焚烧发电产生的尾气会造成二次污染,但吴用垃圾制成的燃气却是清洁能源,“是做得很好的技术”,因其技术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他建议吴以后在中小城市、小城镇推广。
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顾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常务理事陈荣中经常光顾吴伍权的工厂。他说,吴从机械制造大户转行公共事业搞垃圾再生产,做出这么大成就很是不易。
负债200万元
大好发展势头因资金问题在去年戛然而止。到2005年底,吴伍权已经将近2000万元的资产全部耗尽。今年前4个月,他的负资产已达200万元,如今工厂只能处于半开工状态。吴伍权的计划,如:购买一个储气罐、一个自动化气控制系统和燃气发电机组、将燃气用来发电等,全部化为泡影。
吴曾经跟番禺大石镇、大岗镇等镇政府洽谈,在当地办垃圾处理厂,但因其无法提供其技术的应用效果,洽谈没有成功。现在吴伍权的垃圾处理厂每天所有的收入是——用横沥镇运来的20吨生活垃圾,生产1.5-2吨胶粒,可卖5000元-7000元。
靠女儿供房
在妻子蒋沛玲眼里,丈夫“有毅力,爱动脑筋、顾家”。她说,“我拗不过他,只有支持他了”,她坦承,现在的生活和原来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连买菜都要想着怎么省钱。
已出嫁的大女儿阿丽现在帮着娘家付2000元/月的房产按揭。阿丽眼里的爸爸是一个“小小发明家”,虽然不知道要帮助娘家到哪一年,但她表示无论如何,她和尚念高中的妹妹都会支持爸爸。
吴伍权说,他相信垃圾处理厂的前景是光明的,自己有信心早日赚到钱养家。“我就是这样的(人),喜欢某种东西,就要花尽所有的精力、所有时间去研究它,搞懂它。”
吴伍权的好友,原番禺爱卫办主任曾惠常称,吴当年的金属厂固定资产有300多万元,依照他每年的工程量,和在广州投资的房子、饮食店、面包房等,其资产肯定在1000万元以上。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好友、老文说,凭当年的发展势头,吴如果不转行,现在的资产应已超过亿元。他这样评价吴伍权:毛泽东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权哥就是有一点精神,有一点责任的人。(本报记者 彭美)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