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厨房隐藏的财富
一文不名的打工仔变身身家百万的老板,会有什么传奇呢?带着疑问走近高个子万克文,记者发现他捧出的是一个关于理想、勤奋与坚韧的故事。
初闯武汉 家庭厨房发现新商机
1997年10月,宜昌青年万克文来汉打工,以推销清洁用品为生。32岁的他心里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创业。
他此时仅有的财产是他业余攒下的几千张邮票。
之前,万克文在宜昌纺织厂当了14年的电工,性格内向,别人说他"不合群"。因此,万克文采用了一切方法训练自己。
4个月后,万克文离开了所在公司。清洁用品却成了影响他一生的东西,在工作中结识的三位打工人员,也成为了他日后的合作伙伴,其中红安打工妹耿建荣还成了他的妻子。
在推销时,万克文发现,家庭清洁正成为很多武汉家庭主妇的心病。
于是,1998年2月的一个星期一早上,万克文和耿建荣等人以"马路游击队"的形式走进小区,一块木板上挂了条广告语:"让你的厨房亮起来,上门为你做清洁。"由于担心无人光顾,又在后面加了一句"价格由你定"。
一位70多岁的老爹爹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忙碌了一下午后,老人只付了10元钱,连产品成本也不够,万克文却是满心欢喜:一定会有更多的生意。
果然,更多的单子来了。
万克文在当年3月回了家。回汉时万克文带来了借的5000元钱和价值几万元的邮票。租房子、装电话、买用品花去3300元后,万克文将剩下的1700元全部作为流动资金。不久,"江岸区万家清洁服务部"成立,2002年,服务部注册成为"万家洁物业清洁有限公司"。
"我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不行就把邮票卖了。"
创业路上 偷师学艺培养技术工
在武汉人生地不熟,资金、客户、技术、管理都成为现实的难题。
有一次,晚上做了饭以后,煤气、米、菜都没有了。第二天做了一个清洗抽油烟机的业务,挣了40元钱,30元钱就换了煤气,5元钱买米,5元钱买了菜,才把几个人的生活问题解决了。
为了争取客户,万克文一个街区一个街区地走访、推销。
为了学习清洁技术,他们到处偷师。"当时只要看见施工清洁队,我们眼睛都是绿的"。碰到没做过的项目,便从外面请了熟练工人来做,自己的人打下手跟着学。
清洁行业进入门槛低,高跳槽率更是差点瓦解了服务部。最初的几个伙伴觉得这样走街串户做清洁看不到前景,干了一两个月离开了,只剩下万克文和耿建荣。两个月后,好不容易培养了几名技术工人,服务部准备开始正常运转,一个技术班长却要出去单干。幸好有耿建荣一直支持。
几年的清洁保洁,万克文结识了很多开朗随和、见识高深的朋友,也得到了客户们的交口称赞。
积累人气 水到渠成做单位保洁
当记者问及"第一桶金"时,万克文愣住了,他并不知道哪一次算是真正"起水"。
在2000年,一直以家庭清洁为主的万克文经历了两次非常关键的业务拓展:单位保洁和二次供水清洗消毒,从而成功完成了从家庭清洁为主向单位保洁为主的转型。
2000年初,万克文听到一个消息:武汉晚报拟将大楼保洁项目外包。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把所有的资金拿去买了设备。而他一直强调的"人气"此时也发挥了作用,凭借家庭清洁创下的良好口碑,他最终赢得了这个保洁项目。
在出色完成这次保洁项目后,单位保洁的大门向万克文打开。从2000年到2004年,武汉晚报的日常保洁、外墙清洗以及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洁工作,都让万家洁包揽了,光这一个客户每年就有近20万元的营业额。
长江日报退休干部吴礼正是万克文多年的客户,他谈及万克文,言语中满是赞赏:"他最大的特点是诚信、比较厚道。不仅自己如此,他也把这种意念传递给企业员工。在长报、晚报做清洁保洁多年,上上下下都对他印象很好。后来在别的地方做保洁,有的单位年终还给他们发红包,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