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硕士爱上市场营销
1992年,黄小川从北大地球化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地质科学院。四个月后,他选择了下海。一个研究深奥科学的人放弃铁饭碗,抛掉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社会,能做什么?一个浑身充满着浓浓学究气、习惯于闷头思考的研究人员,如何融入商业社会?社会经验匮乏的黄小川屡屡碰壁,失落、痛苦涌上心头。黄小川作了一个决定,要从事市场营销工作,为的是能有机会接触社会的各个层面,和不同层次的人交流沟通。
1996年,黄小川拿出自己仅有的3万元钱,又借来4万元钱,创建了迪思公关公司,这一年他30岁。 从零开始的日子总是难熬的。起步时,公司只有三个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如何发展?黄小川和他的迪思愣是从别人不愿意接的小项目开始,从其他公司认为的“杂事”做起。
迪思终于迎来了第一单,帮助思科做本地化翻译。谈到这一单,黄小感慨万千,当时苦于没有项目,黄小川找到了思科。起初,对方并不信任黄小川和他的迪思,将信将疑地把一份英语资料发给黄小川作为考核测试。而迪思出色地完成这个项目,把一份已在美国发布的新闻稿翻译成符合中国专业习惯和新闻要求的新闻稿。这一单的收入虽然只有区区几百块钱,但这对于举步维艰的迪思而言,意义重大。正是凭着这份翻译稿,迪思赢得了思科这个国际化大公司的认可。思科的肯定给了黄小川莫大的信心,他决定继续自己的创业梦想。黄小川认为,无论单子大小,只要得到对方的认可,都是对公司专业能力的一种肯定。黄小川的这种专业精神促成了迪思和思科长期合作,从零散项目到全面服务,双方合作越来越密切。
这两次危机促使黄小川开始思变。黄小川意识到将公司的发展仅仅维系于一个行业,风险很大,他下定决心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迪思开始转型,业务范围从IT业向房地产、汽车、金融、快速消费品等行业和领域拓展。业务向外延伸的同时,迪思服务的核心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市场执行角色向咨询顾问角色转变。 危机之后回看危机,黄小川认为危机是激励迪思发展的重要因素。黄小川表示:“迪思从成立到现在,十年了。出现曲折是自然的,每一个企业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就像一个庙,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香火旺盛,一定需要一个过程。迪思的发展离不开各种危机的打磨。”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