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创业河南人之曾亚辉
在京创业河南人之曾亚辉:“天地”之道在富民
“在北京和全国建筑防水防潮市场上,我们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曾亚辉这样评价天地建筑防水工程有限公司的实力。说这话时,曾亚辉不像一位企业老总,更像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
“平舆农民工出来做防水,基本上都在我们公司,全国有12万人,在北京有1万多人。”
这位12万农民工的统帅,本身就是来自平舆的普通农民。
8月8日,记者到平舆县采访,意外见到了从北京回来的曾亚辉,他说自己刚走出县委书记、县长的办公室,双方探讨的话题是如何在全国叫响平舆的防水防潮品牌。
从小我就不安分
曾亚辉说:“从小我就不安分,常对父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
1983年夏,念高三的曾亚辉放弃了高考,在平舆乡下承包了200亩耕地;3年后,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又办起了罐头加工厂。
1988年,厂子倒闭了,在同村做防水工程的人的鼓动下,24岁的曾亚辉丢下刚满周岁的儿子,怀揣100元钱,决心进京碰碰运气。
在北京,为了省钱,他借住在民工棚里,30平方米挤了20多人,还是男女混住。第三晚,他去看露天电影,回去时大门关了,5元一夜的旅馆就在旁边,又不舍得住,只好在外面蹲了一夜。“当时看到万家灯火,想想自己,觉得真是无立锥之地。”
“一个月后,我心里就有底了。回家收完麦子,带着500块钱和棉衣又回到了北京。”曾亚辉和两个朋友在郊区合租了一间房,带着20多位同乡组成了一支施工队。他随口引用一首打油诗来描述当年情景:“日思夜想天天愁,沥青卷材度春秋。提起喷灯心发抖,上晒下烤身冒油。”
1990年5月,2万平方米的中国石油大学防水防潮项目是他承揽的第一项大工程。当时,急需60多万元的防水材料,囊中羞涩的曾亚辉以全家20间瓦房作抵押贷款10万元,向浙江绍兴一家防水材料厂赊账50万元。“老板不信我,非让我随他走,直到一个月后算清账,才放我回来。但后来,我们俩成了莫逆之交。”
到1993年,曾亚辉手里资金“大概有500万元”。
我有10万元的藏书
“我小的时候就养成买书的习惯了。”12岁那年,小亚辉去看爷爷,爷爷给他10元钱,结果全被他买成了小人书,连5角钱的车费都没了,他背着一摞书走了20公里才回到家。
1994年至1996年,没上过大学的曾亚辉走进了大学的校门。他旁听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律课程,还陆续听过清华、北大的经管课,甚至买来哈佛的MBA教材自学。他参加了司法部举办的律师培训班,是“全班600多名学生中唯一的农民工”。3年的集中学习,使曾亚辉意识到“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曾亚辉说,自打1994年起,腰包鼓起来后,“我最常去的是书店。现在,我有10多万元的藏书。” |
相关阅读: |